林挺生与他的大同帝国
某位工会干部一针见血地指出林挺生威权风格的问题:「一个人要经营上百人的公司,能够清楚每个员工的状况、谁比较适合什么工作,已经很困难了,更何况是一个两万多人的大公司?所有说要经营上没有错误、生产上没有浪费,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像大同这样的公司,要节省百分之十的成本,只要有产业民主员工参与,其实很容易做到。」
大同总公司和大同工学院,座落在中山北路上的一角,蓊郁树林包围了整个厂区。这里是台北市中心最繁华的地段之一,街道上充斥着流行服饰、热门音乐与风尚精,然而在商店街的背后,却矗立着一栋栋古板的绿色厂房,彷佛与世隔绝。工厂围墙外,是一片浮华景象,工厂围墙,却是一个井然有序专制帝国,所有大同工人都是林挺生的子民。
「对阿生仔(大同工人对林挺生的昵称),我们也是真感心,不过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总共来说,我们对林挺生是又爱又恨。当时我们做的电扇、马达、电锅、电视机大同拢是第一,从这个角度来看是可以称赞他,虽然是台日合作,但是品牌是大同打出来的,这对民族自尊心、国格是有帮助的。」一九七○年代正是台湾经济开始起飞的时代,家电需求量大增,连带提高了大同公司的营业额与利润。在石化业兴起之前,大同公司一直是国内最大的私营企业。除了大同总公司以外,林挺生也不断成立集团企业、扩大经营规模,并将公司触角伸向海外。一九六六年成立台湾通信工业公司及大同电子公司,一九七○年和国民党合资成立福华电子及中华映管两家公司,一九七二年则成立大同美国公司、大同新加坡公司、大同三峡厂以及大同板桥厂,一九七三年成立尚志化工公司、大同中文电脑公司,一九七五年成立大同中外贵金属公司、大同日本公司、一九八○年成立大同世界公司和大同英国公司,大同逐渐成为多角化经营的跨国集团。
「台湾当时的技术水准并不进步,连牵引机都没有办法自制。大同公司大玩两手策略,外销日本的电风扇品管检查较严格,而且价格较低,卖给台湾的产品品质较低,价钱却很贵……」除了受惠于政府对家电业的保护之外,大同在七○年代国家重大经济计划中,承包了许多大型工程,包括了中钢炉渣处理设备、中正机场变电所等,台通公司更曾经在「爱用国货」、提升国内技术水准的政策之下,以较低的品质,承包了电信局的交换机工程。大同能承包这些工程,并不是因为拥有先进的技术,而是因为林挺生有深厚的政商关系。一九八三年,担任交通部长的连战,在接受媒体专访时,就曾经无奈地表示购买台通的交换机,对政府来说其实是一种负担:
「这是个难题。因为电话是唯一的电讯设备买主,现在多买一具,将来就是多了没用的一具。但是帐不能这样算,当然电信局希望马上就不要买,但是也必须照顾到(台通)几千个员工的生活,所有想来想去也就是这样。」(天下杂志,一九八三年七月)大同的兴起,不单是林挺生「天纵英明」的结果;大同公司所承包的公共工程,其实是国民党政权给予大财团的特权。我们并不否定林挺生的努力;但是倘若没有国家给予大同的保护和优惠,大同集团也不会有今日的规模。
「在阿生仔的想法里面,政府的什么法令都不重要,那些伊都没有放在眼里,伊自己就是法律!犯到伊的法律就要『杀头』,就是解雇。」
「林挺生常会来巡工厂,一年要来巡五、六次,他对巡厂特别有兴趣。……但是每次都畏等他巡完才能吃饭、休息,这点我实在无法忍受,那时都十二点多了,饿都饿死了,……结果大家拢做给他看,他到的地方就有人做,没到的所在拢没人做!」
「当初进来,大家拢讲大同有多好,说大公司多有制度,不过事实拢不是这样!说是一套做是一套!」
「外界对大同的评价是不错的,但一进大同后却发现不是如此,里面仍有派系之争,听话、肯做就会受主管重视,林挺生用人也是如此。大家都怕他…」
「如果林挺生接见你二十分钟,其中大概会有十八分钟是样在发言,工会干部只剩两分钟可以发言,那要怎么办?林挺生讲完十八分钟后,就会接着说『各位有没有意见、有没有问题呀?谢谢,谢谢』一边就走出去了。」
「林挺生唛真奇怪,别人叫QCC,伊偏偏要叫QCTC,说是什么品管思考圈,多一个思考,说品管一定要思考,要升级就一定要思考,结果害大同人都说QCTC,走到其他地方别人都听不懂。」品管圈是将原有的流水式产生线,变成一个个的工作圈,在某些程度上,工人可以提出对生产流程与管理的意见,藉由小组合作提高品质与产量,透过这种训练,工人不再只是从事生产的动作,同时也能参与决策、激发创造力。但是到了威权的林挺生手上,品管圈的作法却立刻变质:
「(品管圈)只有形式上这样做而已,就每个星期找一班来开会,每班轮流,思考那里须要改善,不过后来就愈来愈松了,有二个星期一遍,也有一个月、二个月一遍,因为很多事情反应了也没办法改,林挺生不能接受,品管圈最后就变成大家工作停下来休息,坐下来吃零食,开讲。」工会干部表示,大同公司的品管圈没有真正对员工授权、让员工参与,下情还是无法上达。
「一个人要经营上百人的公司,能够深刻全体员工的状况、谁比较适合什么工作,已经很困难了,更何况是一个两万多人的大公司?所有说要经营上没有错误、生产上没有浪费,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像大同这样的公司,要节省百分之十的成本,只要有产业民主员工参与,其实很容易做到。」八○年代以后,传统威权、官僚化的管理模式,逐渐无法面对快速变化的市场,许多经济与企管研究都指出,只有让员工充分参与决策、发挥创意的制度,才能维持企业高度成长,相反的,管理权集中于少数高层菁英的体制,将逐渐被变化快速的市场所淘汰,美国电子业的兴衰就是最好的例子。美国东岸的一二八公路区原本是世界电子业的中心,但在大公司威权管理下,逐渐失去了竞争优势,而被硅谷所取代。大同的没落,无疑是林挺生威权管理所带来的最大后遗症。
「比较有主见的主管往往与他不合而离开,剩下的都是唯命是从的乖乖牌。就连亲儿子林蔚山建议大同朝向『多角化』经营,都被他嗤之以鼻。在大同公司七十周年庆中,已经接掌总经理职位十六年的林蔚山在致词时,仍然开口必言『在董事长英明领导下……』。典礼结束后业务处总处长王安崇带领一千多位专卖店、服务站代表,对着林挺生高呼『万岁!大同万歳!』突然令置身其中的人恍如回到百余年前的封建君主朝代。」就像历史上所有专制王朝一样,接班问题是个无解的难题,林挺生的大同帝国也是如此。林挺生两位太座五个儿子,身居集团中五个不同公司的负责人,彼此之间又屡屡传出不合的消息,使得企业第二代的接班面临考验。一旦林挺生退休,大财团中常见的兄弟阋墙现象,恐怕难以避免;即使接班问题顺利解决,这些长期处在父亲阴影下的儿子们,是否能够投票起大局,也相当令人担忧。
「这些外包的使用,技术上来说是降低成本,其实是打压工会啦!工厂中有一群人在吵,另一群不是工会的人就不吵,你看这会怎样?公司根本不理你!」此外,钻法律漏洞以及运用低工资的劳动力,也是压低成本的法宝。大同公司利用融资中华映管,利息收入却逃税,并且曾经被劳保局指控,在一九八三年逃漏劳保保费没有替一千七百八十六名员工加保,而处以七百二十六万元的罚锾。
|
陈秀峦 |
长子林蔚山—大同公司总经理 |
林尚志 |
林挺生 |
|
|
刘金(殁) |
长子林镇华—大同柬埔寨公司总经理 |
股东会 |
|
|
|
|
|
总公司 |
全球资讯、通信、 |
台北总厂 |
自动化厂 |
|
国外投资经营公司 |
国内投资经营公司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