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 参考图书·阶级斗争文献 -> 托派多数派刊物《新声》 -> 1948年第4-5期

最近学潮的回顾与检讨

作者:晓澜 来源:《新声》1948年第4-5期



  录入者按:1948年5月19日,美国公布了“特赖伯计划”,其在实质上减少日本的战争赔偿,扶持日本财阀,美帝的这一举措在国内引发了进步学生和知识分子的极大愤慨,发起了“反扶日”运动,本文是中国托派多数派的《新声》杂志对这次学运的回顾与评论。本文作者认为当时的国民党已经面临着巨大压力,因此对一切群众反抗无差别地进行疯狂镇压。导致国内革命形势进入了一个“反动的退潮”,在客观条件与主观条件上都不是发起学运的恰当时期,并且指出领导学运的机构诸如学联并非民选产生,而是由cpc幕后操纵,不顾城市的特殊形势将学运隶属于农村的武装斗争,是一种冒险行为,并且在文末呼吁学生组织的民主建设以及学运的民主氛围。
  因为对当时的形势不熟悉,所以没法评价文中对cpc的学运策略的批评,不过我认为一场由领导层秘密操纵的运动是相当损伤参与者的积极性的,但是这篇文章里对学运的民主建设的呼吁,在当时的条件下可能像是一种正确的废话?
  李星按:解放战争进入1948年之后,社会情绪已经对搜刮有方、其它无能的蒋党相当不满了。蒋军在各个战场,不断被消灭,而它的野战主力即将在这一年被集中消灭。这个时期,又爆发了学潮,名义是反对美国扶持日本。这当然只是表面的理由,真实的动力在于社会不满终于传递到了学生,学校里有一定影响的中共地下党,也在试图用一轮学潮呼应军事斗争,于是就……闹起来了。
  本文对学潮的评论,照例集中在“他们那一派是不好的”,暗示“我们是真的好",以及“民主很好,不民主是真的不好”。这个套路,我们在前面陆续录入的一批文章里,屡见不鲜了。不多分析。
  只有一点值得说说:学生运动是否一定以民主选举为绝对前提,才可能“健康发展”?学生是天然敏感的,在统治危机的时刻,学生的敏感会放大,而善于捕捉时代之风,本能排斥社会黑暗而渴望行动。即使学潮的推动者可能是隐秘的,封闭的集团,比如中共地下党的高校组织,但学潮本身的动力来自社会危机,集体行动中的学生也不是木偶。
  一场学潮,要害不在于某个组织严密的集团如何暗中策划,而是学生群众对抛出的信号如何反应、为何反应。要害不在于是否按部就班以普遍不记名投票方式选出了某个"学联“,而是行动中的学生是否开始冲击主流秩序。当然,这种冲击的对象,可能包括官方"学生会",但绝不能倒因为果。)

最近学潮的回顾与检讨


  上海的反扶日运动是自五月初,尤其是在各校纪念“五四”的时候,才由酝酿的阶段走向表面化。在交大举行的营火会之夜才有人发起“反美扶日抢救民族危机联合会”的组织。但是这初升的热浪又逐渐回旋而下,直到六月初,由于各大学学生发起民族展览会,张贴反美扶日的讽刺漫画,而发生了许多纠纷,如撕毁漫画,校方的干预,甚至引起吴市长的注视,将中法的漫画陈列市政府,并质询漫画之由来,俨然欲以侮辱国家元首的罪名加以惩处,际此情形,事态更趋严重,在约大竟形成校方与学生会对立的情势,终至在六月五日突然爆发为罢课游行的姿态,但这次游行不幸由于当局的高度压力而未能奏功。例如在交大,警察、宪兵、机关部队的重重围困,使校内同学无法冲破钢铁织成的密网,与聚集在外滩的其他各校队伍会合,同时在外滩集会的四千余学生也在宪警监视下陆续解散队伍。在这当儿,更有数十位在游行队伍中较活跃的学生遭到无理逮捕,甚至有一个被捕中学生跳江自杀的惨剧发生。在游行消息泄露之后,特务打手便开始在数校内行使他们的职务,企图以恐怖手段来威吓准备参加游行的学生。终于以武装包围,暴力胁迫,以及逮捕绑架的强硬手段,才勉强地将这并不很大规模,而且是局部性的学生“爱国”运动抑制了下去。
  正当上海反扶日运动走向具体化的时候,北平各大学学生也早已有所表示,如在“五卅”纪念日,北大举行“反对美国扶植日本,纪念五卅大会”上便宣布成立“华北学生反对美国扶植日本抢救民族危机联合会”(见大公报五月卅一日消息),但当时的学生还仅限于消极地以发表宣言抗议美国对日政策而已,并未有欲以具体行动表示的意向,因此“反扶日运动”在当初也未曾获得社会上、尤其是下层群众的普遍响应与支持,及至司徒雷登以大使身份发表声明,站在帝国主义当事人的立场,为美帝之扶日政策强加辩护,因此煽起了北平各大学学生的愤激,而决议以罢课游行的爱国举动来对抗。这次的游行,因为是突击式的,当局不能预先准备大规模地加以武装包围及封锁,在仓皇间,便以警察来弹压,一方面开枪射击,同时由特务分子躲在后面,以石块木棍投掷游行队伍,受伤的学生也颇有其数。但在慷慨高歌的情绪激流中,游行队伍终于未受到巨大损伤,完整地突破重围,集聚到北大民主广场上举行大会。
  这一次上海、北平及其他各地的学潮中又一次地暴露了当局对于学生的敌视和憎恨态度,在反方面更证明它对于学生力量的畏惧,竟不惜动员机关部队、宪警、特务,如临大敌地施行逮捕、枪击、绑架等残忍手段,并对在狱的学生加以无理的酷刑。这种措置,尤其是施之于“还政于民”的新政府成立的翌日,“行宪”之初始,真不啻为一幅最刻毒的讽刺画。“行宪”后的中华国民连人身自由都毫无保障,又何谈“民主”与“人权”!何况这次的反扶日运动也并未超越狭义的爱国主义的范畴,而且也仅局限于学生知识分子的极小圈子,没有广泛地深入社会的基层。执政当局连这起码的甚且薄弱得可怜的爱国运动都不能容忍,却进而加以无情的摧残,这不但在“行宪”的假面具上涂上了一笔可耻的墨灰,也同时在一般人民的心里投下一层更厚重的暗影,使他们不禁为这个“行宪”政府治下的来日担忧和寒栗。
  然而,在另一方面,我们也得回顾一下这次反扶日运动在学运过程中的意义与教训。正像执政当局在这次事变中变本加厉地暴露其残酷野蛮,学生在这次学潮中也比往昔任何一次运动中所显示的弱点来得更多。这就是招致这次学潮失败的基因,也将是未来学生运动开展的障碍和危机。为了学生运动的前途,使它能够成为全国人民大众底民主运动的酵母,澈底完成民主任务,走向真正解放,我们不得不反省,不得不正视事实,指出这次运动本身所包藏的弱点,领受牺牲所换得的教训。
  当然,我们不能否认学潮的产生是有其客观的必然性的。在政治局面愈走向恶化,社会更趋动荡,经济之总崩溃也愈无法避免。在多方面的刺激下,敏感的学生群往往成为反映社会不安的镜子。因此,在客观现状的驱迫下,再配合主观上学生力量的成熟与膨胀,而必致于成为汹涌的澎湃的巨浪。这样产生的学潮,由于其逻辑上发展的必然性,往往是当有进步意义,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也因其有坚强的群众基础,而不易为强力所征服,甚至是粉碎不了的。例如在战争刚结束后由昆明开始的数次学运,都是在民主浪花蓬勃向上的时期,因此不但未受到深重打击,而且对于中国的民主运动也颇尽了推进的作用。
  可是在目前,由于国内战争的日趋险恶,统治层为了在它的领域内巩固其残破的基础,便不择任何手段以压制群众运动,在必要时甚至也顾不到民主假面具了。在这样的局面下,往日学运的蓬勃气象已消沉萎缩在逐日的退潮里。客观情势固然使在短期内大规模学潮之产生成为不可能,同时学生群众本身,经过历次剧烈打击后,也需要一个理智清洗,养精蓄锐的时期,以弥补前时的创伤,因此在他们的心理上也未自觉地感到迫切行动的绝对必要。由于客观与主观条件的不成熟,再加以这次反扶日运动过程中,在某些学校内组织发动学潮的学生会或其他负责机构,由于其产生之未曾经过真正民主普选的手续,因此在运动初起时便与群众脱节,走上我行我素的道路,仅依照某种政治路线而行动,结果只有少数学生参加运动,而多数群众则站在圈外冷眼旁观。这也是这次反扶日运动之不能推广与深入的基本原因之一。
  其次我们也不能忽视这次学生的反扶日运动的另一大弱点,即是由于学生内部的缺乏民主,使运动的领导落入少数分子的把持操纵。这些分子为了要配合农民武装斗争,便全不顾虑到客观条件之成熟与否,也不估计到真实的群众基础如何,勉强地将学运隶属于农村斗争,其后果便是给予统治阶层以良好的时机,加以狠命摧毁,使从多次打击下余存的一点力量,再一次遭受大大的破坏。这次的学潮本身虽是进步的,但在某些上层领导方面,却多少反映了史大林党在中国的盲动作风,是为了适合其策略上的要求,一贯地将城市附属于农村暴动的又一明证。它忽视了城市运动与农村斗争发展的不平衡性,终于一次再次地将方在萌芽时期地学生运动以及工人运动(如上次法商电车工潮等)绝不顾惜地加以冒险主义的葬送,造成毫无收获的惨重牺牲。既然统治阶层对于这种脆弱的群众运动之肆意镇压是必然的,则这种错误的盲动路线在客观上反而给予当局以借口,加强其恐怖统治,延长其垂死的寿命。在另一方面,由于在学潮初起时所浮生的一批投机分子,很快地在反动压力下颓糜下去,便同样地挫损了一般青年学生知识分子战斗的锐气,加深了下层群众、尤其是无产阶级的失望与消沉。这样在仓促间制造成的,不成熟的学生运动或工人运动,无形中便为病入膏肓的统治阶层打了一剂强心针。
  这次的反扶日运动,若站在民族解放立场上,是具有相当进步意义的,但是不幸这运动只是限于学生知识分子的狭小圈子,未能得到城市下层群众的有力支援,而陷于孤立状态,更由于一种错误的领导,他们未曾估计到客观形势是处于一个反动的退潮,更不以民主的方式来集合学生群众,使他们自动地参加运动,更因为他们机械地服从一个不正确的政策的指使,结果非但不能掀起一个泛滥的巨潮,却在狼狈的情形下溃败了。
  由于对这次学潮的反省和回顾,我们再一次获得一个严重的教训,即是:学生运动必须是出自一般学生群众自发性的要求,然后根据客观形势成熟的程度与经过充分的准备而行动,同时这个学生运动的领导必须是在学运的过程中,经由普遍的赞同和选举而产生的,尤其是一个较大规模的领导机构,如像学联的组织,绝不应是暗中指定或派遣的空头机关,在幕后把持操纵,而必须是通过主要大中学校内部的民主普选再经推举而产生的合法代表的全权机构。因此,站在前进学生的岗位上,在可能的范围内,我们不但应该参与有意义的学生运动,并且在运动过程中,积极地监督学生组织及领导机构的内部民主,尽量提供具体意见,反对和揭露操纵把持以及其他阴谋扼杀言论的手段,使学生运动走上正确的轨道。
  因此,今后的学生运动,如果要想获得预期的效果,必须脱离现时这种欺骗性的改良主义和官僚主义的领导,并且更进一步,在政治上必须在一个真正代表工农及一切被压迫剥削民众利益的新政党的正确领导下,配合城市无产阶级运动的动力,才能成为真正解放人群斗争的主流。



感谢 TK 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