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 参考图书·阶级斗争文献 -> 我怎样学习当厂长——燕鸣自述

 

七 又找到了力量


   

 决心是下了,可是怎么办呢?两个重大问题:安全和质量,摆在面前。不赶快解决,还会死人,还会出废品。想了两星期,也没有找到办法。
    有一天,我刚吃饭,咬了一口馒头,忽然想起来了。嗐!我这不是叫困难吓糊涂了么!刚到工厂时,不是好多问题都依靠工人解决了么,为什么现在倒忘了这件法宝。我丢下馒头,去找一个技术最好的工人傅志国。我说:“你是班长,又是党员,把乙班交给你,能不能搞好?”他说:“我尽我最大的力气去干,怕不是一下就能好的。”他勇于接受任务的态度,给我很大启发。一个新党员都能这样不怕困难,我这个老干部还有什么好说的。我问他困难到底在哪里。他说:“轧槽不改不行啊。”
    
 我又去找大家认为落后的工人赵守库,问他除了设备不好,还有什么问题。他说:“厂长啊,不管设备改成怎样也不行,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工人技术不好啊。好马还得好人骑哩。一个劲地跑钳,钢冷了还使劲往里拖,轧槽能不坏?”原来生产发展了,新工人增加了,技术不好,劳动纪律也不好,把轧槽弄坏了,一个班得换十二次,这真使赵守库气破肚子。我问他怎么办。他说夹钳的非分一下工不可;夹反钳的专管反钳,夹成品的专管成品,可以渐渐消灭跑钳,质量和产量都会好一些。我想,这话讲得有道理。

 我再去和傅志国研究。他说:“是啊,工人愿多干就多干,愿少干就少干,谁说也不听。不整顿劳动纪律,你厂长下来也干不好。”
    
 我找的第三个工人是潘凤全。他告诉我,死了人以后,工人有些胆怯,不敢向前,情绪不高,特别容易跑钳打套。
    
 当时党总支委员都在忙反贪污定案的事,我一个人在下边摸了一下情况,在总支委员会做了介绍。一是工人情绪应当提高,二是劳动纪律必须整顿,三是分工责任制应当建立,四是设备改进问题必须解决,五是技术管理应当加强。经过大家研究,决定了几项措施。
    
 首先是加强安全设备。天车上的栏杆,轧钢机旁的走台、安全罩和水挡板等,经我们亲自检查,不出一个星期,几项主要的安全设备全装好了。
    
 其次是建立半成品的检查制度。我调拨了老工人和技术人员,剁钢头、看样子、检查质量。三班轮流,白天晚上都干。

 第三是实行劳动分工的专业化。我们接受了赵守库的意见,把夹钳工的职责规定下来。又和工人们研究出每班分成三个小组,每组轮流干十分钟的办法。做了十分钟的作业计划,小组之间也就有比赛。
    
 第四是工会组织了“不跑钳,不打套”的竞赛。由于各班都分成小组,班与班、组与组的竞赛就热烈地开展起来了。
    
 这时反贪污的工作已经结束,我们党、行政、工会、青年团一起派了三十多个干部下车间。大家互相配合,干了几天,各方面情况都好转了。

四五两个月都没完成国家计划,欠下国家一大笔债。半年已经过去,下半年可得抓紧了。正赶上增产节约运动,ZG中央东北局和鞍山市委都号召找窍门、推广先进经验。我们把计划摆在面前,横算算、竖算算,总是亏的很多,很难完成。怎么办?窍门在哪里?这时候,说实话,对生产过程的机械化还没有明确的想法。
   
  当时出废品的最大原因是轧槽不好,总是出“耳子”。什么是“耳子”?就是轧出的钢条不圆,两旁突出一道,像带了小耳朵。研究了很久,想不出好办法。靠自己不行,还是靠苏联专家吧。我想,依靠专家,也不能叫人家下来一点点了解情况。咱们得向他介绍详细的情况才行。我们组织人员,下车间测定。一宿宿干,找了四五天,找出毛病是处在第二道和第三道辊子上。然后再向专家请教,他提出了改造轧槽孔型的建议。
    
 新辊子做好,一试,质量提高了,从56%达到了88.8%。我们组织了几次老工人和技术人员的座谈会,大力宣传了苏联技术经验的优越性。工人说:“还是苏联专家有经验呀,我们干了两年,问题也没解决。”
   
  这样,从工人和苏联专家那里,我又找到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