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 参考图书·阶级斗争文献 -> 从土改中学习(1950)

参加京郊土改工作的经验教训

程厚之



  本篇的内容相当丰富,不但事无巨细地介绍了土改的详细流程(这在本书中是第一次出现),也从中得出了不少的经验。录入者细读后感触不少,逐条说明:
  一、政治觉悟与阶级出身并非绝对一致的,但仍然是密不可分的。正如《我们的土改工作组》展现的那样,非工人、贫雇农出身,因受过教育而投向革命的人,需要在资本主义社会里长期地磨炼,与他们共同生活、共同工作,才有可能彻底转变自己的立场。而在建国后土地改革这一急需用人的事务中,等待学生们、中农们思想的改造是不现实的,因此必然要优先提拔经济地位与地富直接对立的一批人——完全无地、领工资为生的农业工人,以及租种地富土地、按年交租子的贫农。
  二、地富被叫到大会上自报财产,是不是多余的呢?毕竟在他们自报之前,群众早已把他们的家底摸得一清二楚,完全可以直接根据这些数据,开始划阶级和分配工作的,如果有误,在发出榜单之后也是可以变更的。
  不,不是这样。把地富放在群众大会上公开评断乃至批判,固然有最终确认调研结果的作用,但更重要的还是在于破除地富在农民中的精神权威,让群众意识到他们由以前掌握最高暴力机关的统治者,变成了现国家机器与现统治阶级——自己——的敌人,也是弱势的一方。之后就会敢于斗争,敢于胜利,不论是还乡团与特务的血腥报复,还是旧社会必不可少的征兵、劳役,都不再是威胁了。
  三、分地的时候有人多地少的现象,教授、学生们就担心争抢。这也是统治阶级思维方式的一种表现——穷人必然是贪婪懒惰的,没有剥削阶级的社会里仅靠泥腿子们不可能组织生产,而是会如同强盗分赃一样一哄而上。在此时他们与蒋帮的区别暂时止于情感偏向的不同。而革命后自发秩序的建立速度远超任何人想象。
  四、在片儿会和群众大会上,群众最初有顾及地富面子的现象。而随着斗争的深入,所谓人情社会——即“温情脉脉的面纱”,“宗教幻想和政治幻想”,被打得粉碎。农民开始敢于尖锐批判地富,更有坚决至此者:
  有的农民过去和地主富农有私人关系的,现在都一刀两断了;有的农民认为地主富农是恩人的,现在视为仇敌了。
  正要如此。不割断旧社会的剥削压迫关系,就不能成为社会主义的公民。

(录入者 江风 按)


  程厚之是20年代的北大毕业生,后来参与过“乡村自治”,在蒋党体制内混过,解放战争时期又跑去参与“第三条道路”的政治投机。用现在的话说,老社会人儿了。解放后,他曾任民盟在辽宁的负责干部,1957年被打成右派。本文是他在解放初写的,与本书其他作者相比,程某人的字里行间近乎无懈可击,反而让我捕捉到几分“跟上新时代、见鬼说鬼话”的文人生存术气息。虽然这个判断没什么证据,但李星这些年来铁口直断的次数多了去了,再多一次也无妨。如果说错了,提前给程老师道个歉。
  无论如何,本文写得认真,对了解土改斗争颇有参考价值。值得指出的是,1949年革命的一大特征,是以占了上风的武力为后盾,推动群众性的阶级斗争,迫使失去国家外壳的有产阶级后退、瓦解,让工农劳动者付出的代价较小。

(李星 按)


参加京郊土改工作的经验教训

程厚之


  一九五〇年二月七日,我们华大政治研究所第一班毕业同学七十余人,从学校出发,到了京郊第十六区青龙桥,参加土改工作,前后在乡间工作了一个月,三月九日回校。在这一个月里面,我们和农民共同生活,共同工作,从工作实践中把思想提高了一大步,向农民大众学习了许多新的事物。土改工作对我们说虽然是生疏的,但是我们自始至终即以兴奋愉悦的心情,来迎接这个工作,终于胜利的完成了这个光荣的任务。在工作过程中,我们得到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教训,对于我们这一群甫经改造的知识份子,固然获益不浅,对于新区即将展开的土改工作,也有参考的价值,本了这种意义,特把这一段工作的经验和教训,作一个概要的介绍。

一 土改工作是怎样进行的?


  我们的工作地区是北京西郊(第十六区)青龙桥行政村,它的位置就在万寿山和玉泉山之间,他包括了青龙桥、后营、镶红旗、功德寺、六间房、槐树居、四槐居七个自然村,居民七六七户,人口三三八九口,土地二八九〇亩余(包括稻地六三九亩,园地二八七亩,水浇地一五三亩,旱地一八〇七亩,余为杂地)。大部份土地,和好的土地,都在地主富农手里,(稻地全部为地主所有,旱地约十分之五六为地主富农所有),但是地主富农只十几户,中农一一六户,雇贫农一四八户,其余为商贩、工人、贫民,约有四百余户,这就是青龙桥行政村的自然情况。从这个自然情况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这个村子的特点:第一是社会的组织成份,不是纯粹的农业社会,非农业户多于农业户。其次在农业户中,雇贫农最多,中农次之,地主富农最少,而土地的占有,则集中在地主富农手里。再有一个特点,就是京西郊的稻地一部份在这个区域里面,稻地工人是平时受剥削受压迫最厉害的。这几个特点,在这次土改中都发生了相当的作用。
  整个的土改工作,大致可以分为三大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宣传政策,提高农民的政治觉悟,加强农会的组织;第二个阶段是划分阶级,分清敌我,没收地主土地,征收富农出租的土地;第三是分配果实,解放生产,使耕者有其田。最后,还要建党、建团、建政,以树立领导的核心,巩固土改的胜利,继续进行大生产运动。

(一)宣传政策,发动群众


  这一段工作是最基本的,最重要的,也是最不容易的工作。因为在土改以前,农村社会,为封建势力统治了数千年,劳动农民的政治觉悟很低,他们虽然被地主阶级剥削压迫的不能生活,他们是不自觉的,他们在那种旧制度下面生活久了,把吃苦受罪,认成了“命该如此”,把土地看成了地主的专有物,把自己看成了依靠地主吃饭的奴隶。同时他们没有组织,没有力量,不敢和地主阶级来对抗,所以进行土改以前,必须先把土改政策对农民详细的宣传讲解,通过了具体教育工作,把农民的一般政治觉悟提高,使他们体会到劳动创造一切的真意义,使他们明白农民是怎样穷的,地主富农是怎样富的,到底是谁养活谁,以及几千年来残酷的剥削制度非打破不可的道理。这好多实际问题,用讲话、唱歌、诉苦、话家常的种种方式,作充分的宣传教育,使农民在思想意识上有了明确的认识。他们知道了自己要翻身,非和地主富农斗争不可;因此,启发了他们潜在的阶级仇恨,在精神上有了斗争的准备和要求。再进而把土改的法规,详细的教育他们,使他们能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担负起土改的任务来。
  在宣传教育中,要特别注意的是发现积极份子,培养积极份子,把他们选拔出来,培养起来,作农会的骨干。这种骨干必须注意其阶级本质,一定要是贫雇农,否则阶级立场不坚定,在工作中会发生摇摆。青龙桥的土改工作能够很快的胜利完成,一个基本的因素,就是以六十几个稻地工人作农会的骨干。这是我们到青龙桥以前,土改工作组打下的良好基础。发现了积极份子,还要好好的培养他们成为优良的干部。培养的方法,要先了解他的实际情况,根据他的情况,分别加以适当的教育。经过多次分别指导,使他们在群众中树立威信,便于为群众所选中。渐渐的使他独立工作,干部则从旁辅助之。这样一面教育了他自己,也教育了群众。把积极份子培养成熟了,便组织农民代表会,作为执行土改任务的权力机关。在组织中,同时必须注意妇女的发动与组织。因为他们在土改工作中的力量是同样的伟大,甚而有时超过男性农民。

(二)划分阶级


  划分阶级,包括四个程序,就是:“调查研究”,“小组酝酿”,“自报公议”,“两榜定案”。这些工作,主要的靠群众自己动手,工作组的干部和我们华大的土改工作队,都居于协助指导的地位。
  (1)调查研究——主要靠农民群众自行调查,他们是本地人,并且多半是在地主富农家里做活的,当然知道的很清楚,他们一方面调查,我们也从各方面了解,几方面调查印证,真实的情况,没有了解不清的。
  (2)小组酝酿——全青龙桥行政村,按照地区,分为东西两片。调查工作进行的相当成熟了,随时召开片儿会,在片儿会上又可以按闾分成小组,把调查的材料,反复的对照、讨论,把地主富农的人口、土地、劳动力、粮食、农具、牲畜、房屋等弄得很清楚,由群众根据“有多少,好不好,怎样搞”这个生动有力的口号,作判别阶级成分的酝酿。小组的酝酿工作最要紧,酝酿的不够,就开大会划分阶级,一定会发生错误。在小组酝酿时,要注意民主集中制的运用。片儿会上各小组分别开会,每个农民都可以充分的自由发表意见,每小组把意见统一了,立刻汇报,再把各小组的意见统一起来,作为全体的意见。我们看到民主集中制在农民群众这样运用起来,非常简便而有效,比较知识份子开会自由散漫的情况,真不可同日语。
  (3)自报公议——小组酝酿成熟,就举行群众大会,叫地主富农到会自报公议。“自报”的时候,先报人口,再报地亩,其次报劳动力,最后自报阶级成分。“公议”就是群众对地主富农每报一项的时候,就评断他报的对不对。地主富农自报的时候,多半是不老实的,狡猾隐瞒,东闪西躲,但是群众的眼睛是亮的,报对了,当然通得过,报不对,群众就不客气的指斥他,直到报确实了为止。这是一种“说理斗争”,农民完全以事实和真理来把地主富农说服,不论如何凶狠奸猾的地主富农,在群众面前,总要低下头去认错,狡赖不过去的。地主把阶级成分报定以后,还要把粮食、农具、牲口、房屋报出来,以便处理。最后还要群众对他提意见,也就是群众任何人都可以把地主富农过去剥削人压迫人的种种罪恶,当众揭露,叫他低头认罪。在这个大会上充分地表现出来农民群众对封建地主阶级的仇恨,也发挥出来农民群众对地主阶级的尖锐的斗争。这个大会不仅应当看作土改工作的一个重要程序,而且是具深厚的政治意义与教育意义的革命活动。农民群众非经过这种斗争,体会不出来自己真正翻了身,也激发不出来与地主阶级的深仇大恨。
  (4)两榜定案——自报公议、划分阶级以后,就出第一榜,把地主、富农的姓名在群众大会上公布出去。第一榜公布后,如地主富农仍不认可,可以在五日内向郊区委员会提出意见。郊区委员会在这期间,对第一榜加以审核。核定以后,再发第二榜,即成定案。青龙桥行政村第一榜划定了地主富农共二十六名,到出第二榜的时候,有五人变更了成分。

(三)分配果实


  在划分阶级工作告一段落后,分配果实的准备工作就开始了。这个准备工作,主要的有三项:第一是调查分配果实所需要的各项材料;第二是为了分配果实进行顺利,对农业户及非农业户分别进行说服教育;第三是酝酿分配,作实行分配的准备。准备工作中的调查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对于地主富农没收、征收的土地等,应有适当的研究与控制,对于农业户与非农业户的情况,更应有正确的了解。说服教育工作,我们正确的掌握着几个原则:(1)地少人多,多要不如少要,少要不如不要;(2)顾及生产,种多不如种少,种少不如种好;(3)启发非农业户不要地,将来在工业方面找出路;(4)启发积极分子起带头作用,少要地或不要地。青龙桥分配果实工作进行的很顺利,主要原因,是靠了说服教育。
  分配土地的时候,要照顾到产量多少,与距离远近,适应于使用者的情况。分配下来没有发生剩余过多或不够分配的现象。在分配的时候,仍然采取自报公议的方式,使要地的人自报,在片儿会上公议。由于事先的说服教育工作做的好,群众都不多争地,不争好地,没有发生过争执或纠纷。而分配的对象,首先是雇农贫农,其次是贫苦的军属,这也是群众公议出来的原则。至于非农业户,则全不要地,即令是贫民,也是如此,真令人感到群众是大公无私的。

(四)建党,建团,建政


  在土改工作过程中,提高了农民的政治觉悟,发现并培养了积极份子,把农民群众组织起来了,把封建地主阶级打倒了。为了把这个基础巩固下来,为了保持并发扬这一胜利的果实,青龙桥行政村于土改工作将近完成时,把党团建立起来,作领导团结革命力量的中心;把村政府改组,使村行政建立在新的社会基础上面。这些工作,实在与土改工作是分不开的。
  最初,农民对于入党入团是有相当顾虑的,他们对党团的了解不够,有的认为参加组织,便要去当兵,有的怕开会和工作耽误了自己的生产,后来经过工作组和我们一再宣传解释,他们的思想打通了,要求参加党团的情绪很高,多数积极份子都愿意做一个光荣的团员或党员。
  党员团员的吸收,事先都经过群众提意见,评品质,村长更是通过群众的酝酿,民主的选举,才产生出来的。他们既然都是群众中有众望的人,将来必能联系群众,领导群众,党员团员的出身,多半属于劳动农民阶级,立场明确,品质纯粹,在土改过程中表现出积极负责,大公无私的精神。新任村长韦永才就是最积极的一个贫农。青龙桥的领导力量,今后已稳固的掌握在劳动农民手中,大生产运动紧跟着土改运动就要展开,翻了身的农民,前途有无限的光明!

二 土改工作给我们的经验教训


(一)我们在土改工作中所得的经验


  我们这次参加土改的任务,虽然胜利完成了,但在每个工作阶段中,我们都遭遇许多困难,也走了不少弯曲的道路。但是困难终于克服了,弯曲的道路终于走通了。从这里,我们得到了很多重要的经验。
  (1)在宣传土改政策,发动农民的工作中,最重要的是启发农民的阶级觉悟,而阶级觉悟最敏锐的是那些雇贫农。因此农民群众的组织,必然要把基础放在劳动贫苦的雇贫农身上。在青龙桥有六十几个稻地工人(雇农)作了农会骨干,土改工作才得胜利完成。
  (2)对于积极份子的发现与培养,在整个土改工作中是极关重要的。我们调查正确的材料,推进各项工作,差不多都是首先依靠积极份子。不过我们在发现积极份子中应注意到他的出身成份。非雇贫农出身的人,每有企图投机假装积极的,我们在培养积极份子时,要有耐性,有方法,不能急切从事。在工作中要使他能够独立负责,干部从旁辅助。要在群众面前提高他的威信,表扬他的优点。
  (3)对于中农和非农业户的团结工作是非常要紧的。在青龙桥,最初因为没有十分注意这个问题,中农多半怀着恐惧心理,非农业户则抱着观望态度,后来由于事实证明了政府对于中农的保护政策,由于教育,说服了非农业户的“事不关己”的错误心理,他们便积极的参加了土改,并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4)群众的阶级觉悟,只有在斗争生活中才会提高,在片儿会上或划阶级的大会上,群众最初或顾情面,或怕报复,发言不普遍,也欠热烈。后来经我们亲入群众间,多方的鼓励启发,情况骤然间就不同了。他们对地主富农渐能尖锐的提意见,讲道理,斗争的情绪,便大大的提高了。
  (5)调查研究是一切工作的基础,事先酝酿是一切会议的必要准备。不论划阶级,分果实,没有精确的调查研究,简直是做不通;不论开片儿会,开群众大会,事先的酝酿不够,会也是开不出好结果来。在工作过程中我们曾经犯过错误,曾经走过弯曲路,才得到这个经验。
  (6)在联系群众,依靠群众,信任群众时,不要为感情所左右,作了群众的尾巴。而在领导群众,掌握群众时,又不要犯“强迫命令”,“包办代替”的官僚作风,这是干部同志在做群众工作时,所要时刻注意的。我们华大土改工作队和土改工作组,在工作中也或多或少的犯了这类的错误,都随时检查出来,克服掉了。

(二)我们在思想意识上所得的教训


  我们在政治研究所学习了十来个月,我们学习了一大套马列主义的理论,每个人也都下了为人民服务的决心。所以我们对于参加此次土改工作,都认为是我们新生命中第一个新任务。每个人都认定这是我们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一种考验,也是我们学习联系群众的一种锻炼,谁也不愿意放弃这一个机会,谁的精神也都十分愉快。知识份子常犯的毛病,是自高自大的个人英雄主义,是好搬教条脱离实际。这些是我们去参加土改之前,都深深警惕的。可是我们在工作中仍不免有若干偏差,我们感到这次参加土改,不仅在生活上给我们许多的体验,在思想意识上,更发生了若干较大的转变,得了很可宝贵的教训。这些教训,对于一般知识份子,都是重要的:
  (1)我们看到了农民的困苦生活,彻底消除了个人残余的享受观念和剥削思想——在学校里,我们吃的是大中灶之间的伙食,有时还感到不大满意。下乡后,我们为了适应环境,降低了伙食水准,觉得这也许与农民的生活情况相距不远了。想不到一般农民的生活情况,苦的无法形容。翟吉荣的母亲告诉我们说:“想起吃海藻的滋味就要呕吐”;赵海对我们说:“为救一家的饥饿,只好吃河草”。另外我们到处看到老乡们拿着冰冷的窝窝头啃,连一片咸菜都没有,热汤更没有得喝。在过旧年的时候,很有几家没有举火。他们住的屋子,睡的炕,穿的衣服,都是我们意想不到的破烂、污秽,然而他们在土改中政治觉悟提高了。他们很清楚的知道他们贫困的原因是封建地主阶级的剥削和贪污政府的搜刮产生的结果。因此他们激发了对地主阶级和国民党反动派的仇恨,对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帮助他们翻身,衷心的爱戴拥护,对于土改工作热烈的参加,看作比自己的生活还重要的一件大事。我们到了乡间,看到了这一切,我们从内心里发生一种愧悔之感。就是我们知识份子,过去讲求享受,不劳而得的剥削思想,真是可耻可恨,到了今天才真正体会到劳动人民的痛苦和伟大,把我们残余的享受观念,剥削思想,一扫而空。
  (2)我们在和农民大众共同生活,共同工作中认识了怎样联系群众,怎样结合群众的道理——在乡下工作,第一个先决问题,就是必须和农民打成一片。如何才能和农民打成一片呢?这里面蕴藏着一个感情问题,彼此没有情感,就不能真正的结合在一起。我们刚下乡的时候,在思想情绪和生活习惯上不免与农民有些距离,加以彼此语言有时不习惯或全不懂,便更妨碍了双方情感的接近。最初我们走到老乡家里,态度总不大自然,讲话也很勉强,这种情形延续的时间并不长,由于我们主观的努力,和农民基本上对政府的信任,更重要的由于阶级立场的相同,大家的情感,很快的便结合起来了。我们为了打通和农民情感接近的障碍,就每日分组访问各户,了解各户,我们和老乡们一同坐在炕上或共同坐在地下,谈谈风土习惯,谈谈家常国事,我们的态度再不勉强了,他们也了解了我们真是来帮他们翻身的,他们有什么疑难问题,我们不倦不休的为他们解释,在精神上我们无形中成为了他们的依靠。他们谈到过去的生活,不自主的向我们诉苦,诉到伤心处,往往泣不成声。马玉芳说她三年前身怀六甲,因为购买日俘的破烂,被国民党宪兵打得死去活来,连奶头都打肿了。另一位农民孙禄,淌着眼泪向我们说,他因为劝国民党的军队吃他的黄瓜不要连蔓子拉下来,结果所有的黄瓜便一起被拉坏了。诸如此类的事情,他们讲述的很多,就连他们自己的家私,也提出来向我们谈,要我们替他拿主意。我们离开青龙桥回校的时候,他们男女老幼,自动的集合起来欢送我们,热烈的扭着秧歌,不放我们的车子开快,临别时还招着手向我们高呼:“你们什么时候再来?”这种阶级的热爱,是我们从来没有遇到过的。
  我们现在认识了知识份子对劳动大众的联系与结合,只有放下臭架子,忠实的为他们服务的条件下,才会做的到。不如此,阶级的友爱不会发生,两方面是无法接近的。
  (3)农民阶级立场坚定教育了我们,使我们的阶级立场也更坚定起来——农民受了几千年封建制度的剥削压迫,使他们的生活困苦到极点,使他们的思想也受了牢固的束缚。“谁养活谁”的问题,(究竟是地主养活农民,还是农民养活地主)在一般农民思想里面,便是一个很费解的问题。有的认为地主给他们地种,他们才能生活;有的认为某人虽是地主,但他并不剥削农民。这些错误的思想,虽然极为有害,但是因为他们究竟是受剥削受压迫者,稍经教育启发,便很快的觉悟了。农民一经觉悟,他们的立场便非常的坚定。我们看见在划阶级大会上,农民对地主富农尖锐的提出意见,揭发其隐私,那种既正确又严厉的言辞态度,看了真令人感动。有的农民过去和地主富农有私人关系的,现在都一刀两断了;有的农民认为地主富农是恩人的,现在视为仇敌了。大家对富农张文升(是解放后钻空子的村干)划阶级时几度要打,都被干部制止住了;对前农会书记赵云亭被划分为农业资本家后,立刻把他免了职。这种大公无私的态度,敌我分明的认识,真是我们想象不到的。
  在斗争过程中,我们教育农民,农民更教育了我们。知识份子参加革命,最易犯左右摇摆,最易犯温情主义,我们这次由于参加土改,加深了我们的阶级意识,由于接近农民,坚定了我们的阶级立场,我们看到地主富农,虽然衣履整洁,但意识上总觉得他是一个肮脏东西,在划阶级成分时,我们的情感,溶化在农民的情感中;在分果实时,虽然我们执行着正确的政策为地主留地,但是意识里总希望给地主少留些,给他一些报复。这种思想意识的活动,在过去我们是少有的,但在今天,却非常强烈了!
  (4)在土改中我们确实认识了劳动大众的智慧是高超的,力量是伟大的,知识份子应该好好的向劳动大众学习——知识份子,一向是看不起劳动农民的,认为他们愚昧无知,只能出笨力,不能办事。在这次土改中,我们亲眼看到他们一经觉醒,一经组织起来,力量是无比的伟大,而智慧也相当高超。青龙桥行政村的农民代表会的几个代表如周容、章永才、崔玉珍、赵容等,他们不仅办事努力负责,主持片儿会和群众大会,掌握会场,把握原则,从来没有发生过错误。妇女在工作中也表现出积极不懈的精神与坚定不移的态度,如贫妇马玉芳,劳动英雄张张氏,妇女会组长赵淑琴、马淑琴等等,对于土改工作昼夜奔忙,始终不懈。我们了解情况,调查材料,非依靠群众是没有办法的,在酝酿分果实的时候,我们参加片儿会,准备着应付两个大问题,一个怕他们争着要地,一个怕得不到地的闹情绪。不料想这都是我们知识份子用自己自私自利的眼光来看农民,完全错误了。他们在片儿会上不虚伪,不迟疑的都争着表示不多要地,或不要地,而把地多分给有耕作能力没有土地的雇贫农和生活困苦的军属。尤其令人称奇的,他们都很深刻的认识了土改政策和目的,在解放农业生产力,在消灭地主阶级而不是消灭地主个人。因此他们都能主张留给地主以相当数目的土地,自己宁可不要或少要。这与地主富农的偏狭自私真是一个强烈的对照。有一个贫农焦玉珍只种了一亩地,他不要地,我单独到他家劝他要两亩,他词严义正的拒绝了我的劝告。他说他除去种地外,还可以在粮食市上当称手,弄几个行佣,如果多要两亩地,别人就少了两亩,这叫做“损人不利己”,所以他坚决的不要。他的几句话,真使我对他肃然起敬。在片儿会上酝酿划阶级,分果实,以至于讨论党团员的品质,酝酿村长候选人,群众的表现,没有一件事不是大公无私。正确恰当的。他们辨别问题,也是精到仔细,一点不马虎,结果总是很正确。这一切一切,使我们都从内心里发出一样的呼声:“我们应该向农民大众学习!”

三 结语


  土地改革的政策,在理论上我们早有认识,经过这次亲身参加土改工作的考验与锻炼,一方面更坚定了我们对土改的信心,一方面更巩固了我们思想改造的基础。这一段工作的经验教训,是最可宝贵的!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土改是一个有力的因素;新民主主义的建设,土改仍然是基石。广大的新解放区,土改工作就要展开,大量的知识份子,应该争取参加的集会。献身革命,改造自己,这是一个最正确的途径!

一九五〇,三,三十,于华大政治研究所。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