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 马克思 - 恩格斯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 第四十三卷
战地新闻
昨天,我们已刊载了维也纳石印通讯[175]上发表的最近一号(第26号)军事公报的摘要[注:见本卷第202页。——编者注]。今天,我们看到了公报的全文。
文迪施格雷茨越是力图把卡波尔瑙附近发生的战斗[174]说成具有大会战的性质,越是大肆吹嘘刺刀冲锋、骑兵袭击、炮轰等等,他自己发表的被俘和死亡数字给他的打击就越大。在一次为期两天的“我们到处都要同敌人的主力较量”的大会战中,马扎尔人方面死亡二百至三百人!可见,马扎尔人方面只有几个军参加了战斗,而他们如我们昨天所说过那样,最多只是掩护主力军撤退并使奥地利人保持相当距离。因为在两个大军团之间的、尤其是持续了整整两天的战斗中,造成的伤亡一定不会是几百人。
文迪施格雷茨谈到马扎尔人“数量上的优势”,那更是滑稽可笑的夸张。假使小小的马扎尔民族能够同帝国军队即使仅仅处于“数量上的”均势,匈牙利战争也早就结束了;何况是数量上的优势!五百万人对三千一百万人的优势!!
有一份通讯甚至肯定地说,二万七千名奥地利人在卡波尔瑙附近战胜了两倍于他们的马扎尔人!除此之外,这份报道还写得极其巧妙和可信,它一口气地接下去说,朝埃尔劳撤退的马扎尔人在那里受到了格茨的接待。但是,大家知道,格茨离那里有三十德里之遥,并在卡绍和埃佩尔耶什一带盘桓,而现在却突然进军到了埃尔劳!
此外,公报没有什么新东西,我们可以心安理得地把它丢在一边。
现在再谈一谈特兰西瓦尼亚。在这里,贝姆确实没有夺取海尔曼施塔特,而且理由是很简单的。他在吸收了从匈牙利调来的四千人的纵队以后,就沿着毛罗什河挺进,以便同塞克列[117]国民军会合。当他从米尔巴赫取道梅迪亚什向前推进时,为数七千人的塞克列人队伍从另一方面朝他开来,并于16日夺取了谢斯堡。该城的守备部队和一部分市民自卫团[183]逃到海尔曼施塔特;贝姆追击他们,并象18日海尔曼施塔特的来信中所说的那样,贝姆又驻扎在该城附近。据一份报道说,普赫纳已撤离该城。
由此可见,贝姆再次进行了通过特兰西瓦尼亚的凯旋进军,在这样的进军中他已经有多次表现出色。他同住在紧靠莫尔达维亚边境的无畏的塞克列人建立的联系曾一度受到普赫纳和俄国人的威胁,现在又恢复起来;萨克森人地区受到极大的威胁,“萨克森人地区的钥匙目前就在他的手中”。
此外,萨克森人[142]抱怨上面缺少好的领导和罗马尼亚人缺乏勇气。据说罗马尼亚人表现得十分怯懦。一份报道说:
“仅仅是上面缺少好的领导和瓦拉几亚军队缺乏勇气和坚毅。至今所有不幸的战斗都是由于瓦拉几亚人的过错而失败的。在萨尔茨堡附近的瓦拉几亚正规部队,听到第一声炮响就都卧倒在地。在喀琅施塔得附近,俄国人不得不配置在瓦拉几亚人后面,以防止他们逃跑。但如果仗打胜了,他们总是第一批而且是最残暴地去搜缴战利品,无论是敌人还是躺在战场上受伤的朋友,他们都不放过。”
大家看到,帝国皇家政府为了维护它的权威,利用了怎样一些强盗集团。此外,《特兰西瓦尼亚信使报》期待着下述的帝国皇家的辅助部队:
“据收现有消息,由格累泽尔、泰奥多罗维奇和门根诸将军率领开往特兰西瓦尼亚的那个军由下列部队组成:莱宁根所部、卢卡维纳所部、彼得瓦尔登人、罗马尼亚人、伊利里亚人和边屯区的德意志—巴纳特人[139]组成的八个步兵营;五个枪骑兵连,三百名塞尔维亚骑兵,八十名奥地利边防军马队战士[184];一个火箭连,一个骑步炮兵连,两个普通步炮兵连,五门塞尔维亚加农炮。总计一万五千人。”
特兰西瓦尼亚的佛来米人[142]在想象中的这一万五千人到达之前,还得多次祈祷我们的天父。在毛罗什河下游的达米扬尼奇和费特尔可惜已使他们忙得不可开交,正因为这样他们才把特兰西瓦尼亚转交给俄国人。
巴纳特战场没有什么消息。塞尔维亚人吹嘘下面这些新的英雄业绩:
“泰莉莎奥佩尔为塞尔维亚人所占领。25日从萨瓦河报道说,在富托格附近几个锡尔米亚营[185]同诺伊扎茨的马扎尔人守备部队发生了战斗,结果该城被后者焚为灰烬。”
至于这里能有几分是真实的,我们暂且撇开不谈。同时我们获悉,我们估计早已到达蒂萨河下游或彼得瓦尔登地区的伟大英雄努根特,竟没有渡过多瑙河,而直到现在他才“想在莫哈奇附近渡过”这条河!!
正当他以这种想法来自我宽慰的时候,马扎尔人竟然就在他附近,在托尔诺州,多瑙河右岸,欧芬背后,干出了最厚颜无耻的事。在这里,在一个经过帝国皇家军队多次“扫荡”的地区里,长期以来消声匿迹的佩尔采尔现在突然以游击队首领的身分出现,并使整个地区都行动起来。据说:
“在巴陶塞克,由于这一鼓动的结果,使一名帝国军队的军官被俘,一名帝国信使在波克什被阻,两个护送他的人被解除武装。在栋博堡地区,埃斯特哈济公爵的牛全都被屠宰了。在洛茨哈佐,正逢赶集的日子,也出现了五十名来自多瑙韦切和绍尔特的带着铅头鞭子[316]的叛军,他们没收了所有赶到集上出售的牲口。”
这就是今天的消息。文迪施格雷茨的胜利降低为一次无目的和无结果的袭击。贝姆在特兰西瓦尼亚的作战行动既巧妙又富有战果。巴纳特的塞尔维亚人仍被阻于毛罗什河附近,束手无策,努根特仍不能渡过多瑙河进入巴纳特。德拉瓦河和多瑙河之间的地区正酝酿着反对帝国军队的起义——这就是根据最新消息对交战双方的形势所作的简略叙述。
弗·恩格斯写于1849年3月8日
载于1849年3月9日《新莱茵报》第241号
原文是德文
|
注释:
[117]塞克列人(或塞凯伊人)是匈牙利人的种族集团。十三世纪匈牙利国王将其祖先迁移到特兰西瓦尼亚的山区去保卫边疆。他们大部分是自由农民。塞克利人居住的地区通常被称为“塞克列领地”(Seklerland)。绝大多数塞克列人站在匈牙利革命一边。——第116、139、145、151、166、174、178、180、191、199、206、222、240、254、281、316、397、399、410页。
[139]边屯区居民是指在所谓的边屯区的全部士兵。
这一名称指的是十六至十九世纪在奥地利帝国南部地区形成的军事移民制度。实行这种制度的目的在于保卫边境,防止土耳其人入侵。边屯区居民(住在边境地区的居民,即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罗马尼亚人,塞克列人、萨克森人)由国家分配小块土地,为此他们有义务服兵役、纳税和承担社会义务。在行政方面,边屯区分成很多小边屯区或者军管区,团管区或连管区,甚至还有一些专门的营管区(例如,柴基营管区、巴纳特伊利里亚营管区等)。这些边屯团和营是以这些士兵家乡的地区、或各该边屯区中心城市的名称,以及构成该军队基础的民族的名称命名的。彼得瓦尔登是团管区的中心。
莱宁根营是莱宁根伯爵指挥的团的一个营。——第137、165、207、245、247、265、331、335、390页。
[142]来自萨克森、弗兰德和莱茵地区的德国移民(萨克森人、佛来米人、条顿人)组成特兰西瓦尼亚居民的相当大的一部分(二十万人以上),他们是十二世纪由匈牙利国王迁至此地居住的。大部分萨克森人属于富裕市民阶级,他们积极反对匈牙利革命。——第143、151、181、187、206、207、216、369页。
[174]1849年2月26—27日,奥地利军队和匈牙利军队在卡波尔瑙附近进行了一次为时两天的战斗。虽然没有一方取得决定性胜利,但匈牙利军队总司令邓宾斯基将军命令匈牙利军队撤过蒂萨河。
帝国军队似乎在卡波尔瑙附近取胜的消息加速了1849年3月4日奥里缪茨公告的颁发,在公告中奥皇弗兰茨-约瑟夫一世取消了匈牙利的独立。并见注140。——第191、205、209、219、242、269、284、296、313、326、330、366页。
[175]石印通讯(Litographische Korrespondenz)是奥地利当局出版的半官方出版物,目的是根据需要影响社会舆论。——第191、205、222、250、258、271、284、294、302、326、329、358、408、433、441、450页。
[183]市民自卫团(Bürgerwehr)是1848年春天在特兰西瓦尼亚各萨克森人城市中组成的。这一组织的参加者有不动产拥有者、行会手工业者、官吏、僧侣和自由职业者。市民自卫团的战士要宣誓效忠哈布斯堡君主国。——第206、240页。
[184]奥地利边防军马队——边屯团(每团二百人)中的特殊部队。它执行的勤务是保卫边屯区的安全。在战时执行前卫部队、警戒部队和巡逻部队的勤务。从边屯区的塞尔维亚人和克罗地亚人居住地区征募。——第207、232页。
[185]锡尔米亚营——边屯区锡尔米亚军管区(见注139)的三个团的一部分。——第207页。
[316]奇科什(chikos)——阿尔费尔德平原(匈牙利的低地)的草原牧马人。他们是驰名的骠悍耐劳的骑手。在匈牙利军队中,奇科什执行前卫勤务和侦察任务。他们的武器是短柄长鞭,鞭稍的头上有一块铅(Blei-knopfpeitsche)。——第208、42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