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
马克思
-
恩格斯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五卷
意大利的解放斗争及其目前失败的原因
3月间,奥地利人很快便被赶出伦巴第,现在,他们以同样的速度凯旋归来了,而且已经进入米兰。
意大利人民不惜任何牺牲。他们为了完成已开始的事业和争取民族独立,曾准备以殊死的精神进行战斗。
但是这种勇气、这种热情、这种自我牺牲的精神无论如何也不符合当权者的心愿。他们公开或秘密地进行种种勾当,利用他们权限范围内的一切手段来麻痹人民的力量,尽快地恢复实质上的旧秩序,而不是使国家从奥地利的残酷压迫下解放出来。
教皇
[注:指庇护九世。——编者注]
日益受奥地利天主教会的政治影响,而且日益受它指挥。他同“黑色”和“黑黄色”[220]结成联盟,给马米阿尼内阁的道?上设下重重障碍。内阁本身曾经在两院会议上发表了充满爱国精神的演说,但是没有表现出为实现它那些良好愿望所必需的魄力。
在多斯加那,政府虽然说得天花乱坠,然而做得更少。可是在意大利的一切君主中,意大利自由的最可恶的敌人还是查理-阿尔伯特。意大利人应当时刻温习并记住这一句格言:“请上帝把我们从我们的朋友中拯救出来,至于我们的敌人,我们自己能够对付!”。对于波旁王朝的斐迪南,他们是用不着特别耽心的,因为他早已被揭穿了。相反,查理-阿尔伯特硬要别人到处把他当作《laspada d’Italia》(意大利的剑),当作英雄来歌颂,说他的剑是意大利自由和独立的最好保障。
他派往意大利北部各地去的特使把他描绘成唯一能够拯救而且正在拯救祖国的人。可是要他实现这一点,他们说,当然就必须建立一个北意大利王国。只有这样,才能使他掌握不仅能抵御奥地利,而且还能把奥地利人赶出意大利的必要力量。查理-阿尔伯特的功名心曾驱使他和烧炭党人结成了联盟(以后又出卖了他们),当时这种功名心空前强烈,他幻想能得到很大的权力和威势,这样,他很快就能凌驾于意大利的其他一切君主之上。他曾力图利用1848年的全民运动来达到个人目的。他对一切具有自由思想的活动家充满仇恨和猜忌。他把一些比较忠实于专制制度和倾向于支持国王的贪求功名的计谋的人安置在自己周围。他把一些就智慧或政治观点来看都可使他放心,但不得士兵信赖而且缺乏顺利指挥作战所必备的才干的将军任命为军队的首脑。他吹嘘自己是意大利的“解放者”,并且提出要以被解放的人甘受他的奴役为条件。情况对他格外有利。然而他贪得无厌,他想尽可能捞得多一些,尽可能什么都捞到,结果反而连已经得到的东西也失掉了。当伦巴第归并皮蒙特的问题尚未彻底解决的时候,当建立共和制的可能性还存在的时候,他苟且偷安,没有采取任何措施抗御奥地利人,尽管当时奥地利人相当软弱。他让拉德茨基、达斯普雷和韦尔登等人接连占领了威尼斯的许多城池和堡垒,而他自己却按兵不动。一直到威尼斯向王权求救的时候,他才认为值得一救。他对帕马和摩地那的态度也是这样。可是拉德茨基这时却在聚集力量,他同查理-阿尔伯特及其将军们的盲目无知、无所作为相反,他为了组织进攻和取得决定性的胜利,采取了一切必要的措施。结果是世人皆知的。从此,意大利人不能也不会把他们的解放事业托付给哪一位君主了。为了拯救自己,他们应尽快地把这把《spada d’Italia》(“意大利的剑”)当作废物扔得远远的。假如他们早就这样做了,假如他们早就离弃了国王、他的体制以及他的一切信徒而结成民主联盟,那末现在意大利也许就不会有一个奥地利人了。然而事情并不是这样。意大利人白白地遭受了他们的敌人所进行的那个野蛮战争的种种灾祸,他们白白地忍受了极其巨大的牺牲。此外,他们这些手无寸铁的人还经受了残忍的梅特涅-奥地利的反动分子及其军阀们的摧残。凡读过拉德茨基告伦巴第市民书或者韦尔登告罗马教皇使节书的人都会懂得:阿梯拉和匈奴人对意大利人来说仿佛是温柔的小天使。反动派和复辟在庆祝胜利。绰号叫《il carnefice》(“刽子手”)的摩地那公爵也回来了,他曾经给奥地利人120万盾的贷款作为战争费用。人民常常由于自己的宽宏大量而自掘坟墓,直到后来他们才聪明起来,从自己的敌人那里也学到了一些东西。摩地那人让他们的公爵安然地走掉了,而这位公爵在他过去统治的年代里曾经把成千上万的人投入监狱、绞死和枪杀,因为他们的政治信仰和他不同。而现在,他又回到他们这里来了,他想以加倍的勤勉来从事他那血腥的公爵行业。
反动派和复辟在庆祝胜利。但是这种胜利只是暂时的。人民充满了革命精神,要长期压制它已不可能了。米兰、布里西亚及其他城市已在3月间证明,这种革命精神能干出怎样的事情来。当苦难已忍无可忍的时候,就会再次发生起义。最近几个月的惨痛教训会预告意大利人不要堕入新的幻想,会帮助他们在统一的民主旗帜下为自己的独立而斗争。
弗·恩格斯写于1848年8月11日
载于1848年8月12日“新莱茵报”第73号
原文是德文
俄文译自“新莱茵报”
俄译文第一次发表
注释:
[220]“黑色”是指天主教修道士;黑黄色是奥地利国旗的颜色。——第43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