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 马克思 - 恩格斯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二版) -> 第三十卷

注释



  1 马克思这篇评论庸俗经济学家巴师夏和凯里的未完成的草稿,写于1857年7月,这是马克思在包含这一草稿的手稿笔记本III的封面上所注明的日期。这一草稿写在手稿笔记本的前7页上。第1—3页和第4页上半页是马克思为评论巴师夏的《经济的和谐)一书而写的(前言》。第4页下半页空着,第5—7页上是题为《(XIV)论工资》的论文。后来,马克思在《我自己的笔记本的提要》中将其概括为“巴师夏和凯里(1—4)。巴师夏论工资(5—7)”。
  在手稿中,马克思把他所分析的巴师夏的那本书的书名作为这篇草稿的标题,据此可以想见,马克思曾想对该书进行广泛的评论,但是后来发现,这本书不值得作更详细的分析,因此放弃了最初的意图。致使这一草稿未能完成。
  但是,马克思留给我们的草稿超出了书评的范围。在这一草稿开头的《前言》里马克思用大量的笔墨来描绘他所处的时代的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状况,并且第一次精确而简要地描述了从17世纪末配第和布阿吉尔贝尔的著作开始到19世纪前30年李嘉图和西斯蒙第的著作为止所完成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轮廓。至于以后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正像马克思所指出的,不是古典学派的模仿者,便是古典学派的反动的批判者。法国经济学家巴师夏和美国经济学家凯里的著作正是对古典学派,首先是对李嘉图的反动批判的例子。
  这篇草稿不是为公开发表而写的。它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生前没有发表过。考茨基1904年3月以《凯里和巴师夏》为标题第一次发表了这个草稿,载于《新时代》(斯图加特)第22年卷(1903—1904年)第2卷第5—16页。1939—1941年本手稿又用德文原文作为莫斯科出版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的附录再次发表,标题为《巴师夏和凯里》。——3。
  2 手稿笔记本第4页上半页至此中断。下半页空着。可以设想,继1—3页和第4页上半页之后,即在对凯里和巴师夏的立场作一般评论的《前言》之后,马克思打算更详细地评述他所研究的巴师夏的这本书。可能是想谈这本书前13章的某些内容。不过这种打算没有实现。在笔记本的下一页上,马克思评论的已是第14章的基本论点了。——11。
  3 《(XIV)论工资》是巴师夏《经济的和谐》一书的第14章,1851年巴黎出版的该书第2版共有25章。马克思在手稿笔记本的第5—7页上对巴师夏关于工资的基本论点作了批判性的评论。——12。
  4 工人养老金是巴师夏的主张,用工人本人的工资扣款来建立养老金以满足年老或生病时的需要。他认为只有这样,工人养老金才能保证必要程度的“稳定性”。见弗·巴师夏《经济的和谐》1851年巴黎第2版第395页。——13。
  5 巴师夏在同上书第402页上说:“工资的提高……有利于积蓄,也有利于雇佣工人成为资本家”。——13。
  6 马克思这里说的蒲鲁东的“叙事的和哲学的历史’,指蒲鲁东《经济矛盾的体系,或贫困的哲学》(1846年巴黎版)中的错误的哲学理论和历史理论,对蒲鲁东的这些错误理论,马克思在1847年写的《哲学的贫困。答蒲鲁东先生的〈贫困的哲学〉》一书中曾专门进行了分析批判。——14。
  7 最高存在物(être supr me)是伏尔泰对上帝的称呼。和所谓的“天启”宗教相反,他把上帝描绘成似乎是创造世界、制定世界规律和赋予世界第一推动力,但在此以后就不再对事变的自然进程进行任何干预的某种非人格的理性本原。——15。
  8 《导言》是马克思为他计划写的总标题为(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经济学巨著而写的,(导言)包含在标以“M”字母的笔记本上,笔记本封页上注明:“1857年8月23日,伦敦”。这很可能就是马克思开始写《导言,的日期。《导言》没有写完就中断了,历史考证版编者根据各种情况判断,可能是8月底中断的。马克思在1859年1月写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第1分册的序言中关于《导言,写道:“我把已经起草好的一篇总的导言压下了,因为仔细想来,我觉得预先说出正要证明的结论总是有妨害的,读者如果真想跟着我走,就要下定决心,从个别上升到一般。”
  《导言》虽然带有未完成的草稿性质,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马克思在这里比在任何地方都更详细地叙述了自己关于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方法的思想,还说明了关于社会的物质基础同意识形态这一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的一系列极为重要的想法。
  《导言》在马克思生前没有发表过。考茨基在1903年3月把这一手稿第一次发表在《(新时代》(斯图加特)第21年卷(1 902—1903年)第1卷第710—718、741—745、772—781页上。1939—1941年本手稿又用德文原文发表在莫斯科出版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上。《导言》的中译文第一次全文发表在1930年2月上海社会科学研究会出版的《马克思论文选译》上。——19。
  9 这一目录也许是马克思在已经起草完《导言》正文以后才写的,因为目录中的标题比《导言》正文中的某些节的标题更确切地反映出《导言》的一般逻辑结构。该目录写在包含《导言》的手稿笔记本“M”的第二封面上。——21。
  10 标题《I.生产、消费、分配、交换(流通)》,在马克思写在手稿笔记本“M”封面上的目录中是没有的。这个标题严格地说只包括《导言9的前两节,即(生产)一节(在笔记本“M”的封面上,这一节有一个更璃切的标题《生产一般)〕和《生产与分配,交换,消费的一般关系》一节。马克思在《生产、消费、分配、交换(流通)》这一节前面标明的罗马数字“I’,在v导言)往后的正文中再也没有相应的罗马数字与之相连接。——22。
  11 把单个的孤立的猎人和渔夫当作出发点的观点,见亚·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附《英国和美国》的作者[爱·吉·威克菲尔德]的注释,1835—1839年伦敦版)一书的序论和大·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和赋税原理》1821年伦敦第3版第1章第3节。——22。
  12 社会契约论(Comrar social)是卢梭关于人从自然状态过渡到市民状态的相互关系的理论。按照这个理论,人们最初生活在某种自然状态中,在这种状态下,人人都是平等的。私有财产的形成和不平等的占有关系的发展决定了人们从自然状态向市民状态的过渡,并导致以社会契约为基础的国家的形成。政治上的不平等的进一步发展破坏了这种社会契约,导致某种新的自然状态的形成。能够消除这一自然状态的,据说是以某种新的社会契约为基础的理性国家。
  让·雅·卢梭在1955年阿姆斯特丹版的《论人间不平等的起源和原则》和1762年阿姆斯特丹版的《社会契约论》这两部著作中详细阐述了这一理论。——22。
  13 市民社会这一术语出自乔·威·弗·黑格尔《法哲学原理》(《黑格尔全集》1833年柏林版第8卷第182节附录)。在马克思的早期著作中,这一术语的使用有两重含义。广义地说,是指社会发展各历史时期的经济制度,即决定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物质关系总和;狭义地说,是指资产阶级社会的物质关系。因此,应按照上下文作不同的理解。根据这里的上下文并参照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第1分册序言中有关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论述,此处应为后一种含义。——22。
  14 德语Stamm这一术语在19世纪中叶的历史科学中含义比现在要广,它表示渊源于同一祖先的人们的共同体,包括近代所谓的“氏族”(Cens)和“部落”(Siamm)两个概念。另外,马克思关于原始社会和早期部落制中家庭关系的观点,即认为人们最初先是形成为“家庭”,然后从家庭发展和扩大而成为“氏族”,也是沿用当时历史科学中的观点。美国的著名民族学家路·亨·摩尔根在《古代社会》(1877年)中第一次把氏族”和“部落”区分开来,并下了准确的定义,第一次阐明了氏族是原始公社制度的主要基层单位,从而为原始社会的全部历史奠定了科学的基础。瑞士历史学家约·雅,巴霍芬的《母权论)(1861年)也在古代社会和民族学的研究方面作出「新贡献。马克思和恩格斯后来吸收了这些新研究成果,从马克思对摩尔根著作的摘录中可以看出他关f氏族和家庭之间关系的新观点,即氏族是以血缘为基础的人类社会的原始形式,氏族纽带的解体,才发展起各种形式的家庭。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1884年)中全面阐述了这些新见解。恩格斯还为《资本论》第1卷第12章加了关于氏族和家庭的关系的第(50a)注。——25、107、120、466。
  15 政治动物(Ζωου πολιτιχσυ).从更广泛意义来说是“社会动物”。这是亚里士多德在他的《政治学》第1册开头给人下的定义。马克思在《资本论》第1卷第11章第(13)注中指出:“确切地说,亚里士多德所下的定义是:人天生是城市的市民”。——25、489。
  16 见注6。关于下一句话中蒲鲁东所说的普罗米修斯·参看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第1章第3节末尾作的评论。——25。
  17 约·斯·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及其对社会哲学的某些应用》(两卷集)1848年伦敦版第1卷第1篇《生产》第1章,就加上了《生产的要素》这一标题。——27。
  18 前进的和停滞的社会状态,见亚·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1776年伦敦版第1篇第8章和第11章结束语。——27。
  19 关于生产不同于分配的内容,见约·斯·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及其对社会哲学的某些应用》(两卷集)1848年伦敦版第1卷第25—26页。——28。
  20 规定即否定(Determinatio est negatio),马克思此处援引的斯宾诺莎的这一命题是采用黑格尔的有名的解释。斯宾诺莎自己用这个说法来表示“限定即否定”(见巴·斯宾诺莎《通信集》第50封信。1674年6月2日致贾利克·杰里斯)。在黑格尔的著作中,这里强调任何一个有规定的存在即任何“某物”内部所固有的否定的要素(见黑格尔《逻辑学》1833年柏林版第1部第1编第2章注释“实在或现实与否定”,以及黑格尔《哲学全书》1840年柏林版第1部《逻辑》第91节附释)。——31。
  21 社会主义美文学家,马克思在这里指的是这样一些庸俗社会主义者,如德国“真正的社会主义者”,特别是卡尔·格律恩,以及法国的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者蒲鲁东。有关的内容还可参看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第2卷第4章第4节和马克思《哲学的贫困》第1章第3节末尾。——35。
  22 对萨伊和施托尔希关于生产和消费之间的关系的观点,马克思在《剩余价值理论》第1册第3章第9节作了专门的评介。——35、393。
  23 在这一页上,马克思标重了页码,结果出现了两个[M—9]。——35。
  24 大·李嘉图在《政治经济学和赋税原理》的序言中专门把分配规定为经济学的对象。——37。
  25 这里除了指南美洲之外,可能还包括美国南部各州。——39。
  26 马克思所说的“所谓实业家之间(zwischen dealers und dealers)的交换”,指的是亚·斯密把整个流通划分为两个不同的领域,一个领域是只在实业家之间的流通,另一个领域是实业家和消费者个人之间的流通。马克思在《剩余价值理论》第1册第3章第10节(b)中直接摘录了斯密这一论点。——40。
  27 关于黑格尔把占有看作主体的最简单的法的关系,见他的《法哲学原理》第40、45、49—52节。——43。
  28 关于秘鲁被西班牙征服以前不存在任何货币的材料,马克思采自美国历史学家普雷斯科特的著作《秘鲁征服史。附印加文化概述》(三卷集)1850年伦敦第4版。马克思从这一著作第1卷所作的摘录,包含在马克思1850—1853年期间在伦敦写的经济学摘录笔记(以下简称《伦敦笔记》)的第XIV本笔记本中。关于印加人中不存在货币的情况,见该书第1卷第147页。——44。
  29 马克思在1857年9月25日致恩格斯的信中,较多地谈到了军队在经济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其中也涉及了货币在军队中的发展。——44、461。
  30 蒲鲁东的观念顺序的历史,见他的《经济矛盾的体系,或贫困的哲学》(两卷集)1846年巴黎版,特别是第1卷第145—146页,马克思曾摘录并批判了蒲鲁东的这种观点。见《哲学的贫困》第2章第1节《方法》中的《第一个说明》,还可参看《剩余价值理论》第1册第2章第6节。——49。
  31 从马克思的《伦敦笔记》来看,他在1852—1853年期间阅读并在他的第XIX、XX和XXI笔记本中做了摘录的至少有三部文化史:(1)威·瓦克斯穆特《文化通史》1850年莱比锡版第1部,1851年莱比锡版第2部;(2)威·德鲁曼《文化史大纲》1847年柯尼斯堡版,(3)古·克列姆《人类文化通史》1847年莱比锡版第6卷,1849年莱比锡版第7卷。——50。
  32 这里指以德国著名历学家兰克为代表的学派,他们首先感兴趣的是政治史和外交史,声称对外政策高于国内政策,忽视社会关系的历史,夸大杰出人物的作用。
  莱奥波德·冯·兰克(1795—1886年)的观点是在哲学唯心主义和新教的影响下形成的。按照兰克的观点,宗教在国家生活中起着关键作用,另一个重要因素则是体现在国家中的政治思想,他的历史观是带有沙文主义色彩的欧洲中心论。——50。
  33 这个(1)的内容没有写完,马克思还打算在其中谈论莎士比亚同现代的关系,但未能实现。在这里写完对希腊艺术的评论以后,马克思随即中断了《导言》的写作,因而也没有写以后各点。——51。
  34 曼彻斯特的罗伯茨公司,是英国发明家理查·罗伯茨从1843年起主持生产各种工具、机器和机车的公司。罗伯茨是19世纪机械方面的著名发明家之一,自动走锭精纺机就是他发明的。——52。
  35 动产信用公司(Crédit Mobilier全称Société générale du Crédit Mobilier)是法国的一家大股份银行,由贝列拉兄弟于1852年创立并为1852年11月18日法令所批准。动产信用公司的主要目的是充当信贷的中介和参加工业企业和其他企业的创立。该公司广泛地参加了法国、奥地利、匈牙利、瑞士、西班牙和俄国的铁路建设。它的收入的主要来源是靠它所开办的股份公司在交易所进行的有价证券投机买卖。动产信用公司用发行本公司的股票得来的资金收买各种公司的股票,它自己的股票只是以它持有的其他企业的有价证券作担保,而各种公司的股票则是以它们本身的财产价值担保。因此,同一实际财产产生了双倍的虚拟资本。一种形式是该企业的股票,一种形式是拨款给该企业并收买其股票的动产信用公司的股票。该公司同拿破仑第三的政府有密切的关系,并在它的保护下进行投机活动。1867年该公司破产.1871年清算完毕。动产信用公司在19世纪50年代作为新型金融企业出现,是由反动时代的特征所引起的,在这个时代里交易所买空卖空、投机倒把活动异常猖撅,中欧的其他国家也仿照动产信用公司建立类似的机构。马克思对动产信用公司所作的分析,参看他1856—1857年间在《纽约每日论坛报》上发表的几篇文章和《政治经济学批判》第1分册中《B.关于货币计量单位的学说》部分有关伊·贝列拉的脚注。——52、67。
  36 印刷所广场(Printing House Square)是伦敦一个不大的广场,英国最大的日报《泰晤士报》编辑部和印刷所所在地,印刷所广场的转义是指以优秀报业组织闻名于19世纪中叶的该报编辑部和印刷所本身。——52。
  37 马克思的这个手稿是后来的《资本论》最初的草稿,包含在马克思用罗马数字注明I—VII的七个笔记本中。在最后一本即第VII本的封面上,马克思亲笔写明;《Political Economy Criticism of (Fortsetzung)》,即《政治经济学批判(续)》。“续”这个词表示第七本是前六本的继续,而《政治经济学批判》则可以认为是全部手稿的主要标题。马克思在1858年11月29日致恩格斯的信中,谈到自己18571858年期间的这部经济学手稿时把它叫作“草稿”。手稿确实具有明显的草稿性质。马克思在1858年5月31日致恩格斯的信中指出,这个手稿“很乱,其中有许多东西只是以后的篇章才用得上”。
  手稿一开始是第2章,即《货币章》,后面接着是篇幅很大的第3章,即《资本章》。在手稿的最后—页上,马克思起草了第1章的开头,这一章应该是论述商品的,不过马克思当时还把它放在《价值》的标题下。手稿的写作很可能始于1857年底,因为马克思在第I笔记本第46页(见本卷第166页)上引用f 1857年11月8口《每周快讯)上的一段话。但也不排除另一种可能性,即马克思在此之前就已开始了手稿的写作,不过中断了较长的时间。因为马克思在1857年1月10日致恩格斯的信中已经对达里蒙的著作作了简短评论,手稿第H笔记本第18页(见本卷第101—102页)上还引用了1857年1月24日《经济学家》杂志和1857年2月12日《晨星报》的一些话。但无论如何,第I笔记本的结尾部分不可能早于1857年11月8日。这部手稿不是为出版而写的,它很少分段,并不是按事先确定的计划写的,相反,它的结构是在写作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马克思在写作时,利用了他在40年代特别是50年代写的大量摘录笔记,许多引文注有这些摘录笔记的页码。
  在本卷中,这部手稿是按照马克思原来的顺序刊印的,不过由编者加了些标题,划分了节和小节,并把过长的段落划分成较短的段落。只有在极个别场合,即非常明显地可以看出是前面内容的补充的地方,才作了个别的挪动。这些极个别的挪动之处都在方括号内标明了笔记本的号数和页码。
  马克思,恩格斯在世时,本手稿没有发表,1939—1941年第一次在莫斯科用德文原文出版,编者加的标题是《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草稿)》。——55。
  38 马克思把蒲鲁东主义者阿·达里蒙的著作《论银行改革》(1856年巴黎版)作为《货币章》的起点,对它进行了尖锐的批判。马克思在1857年1月10日致恩格斯的信中提到过达里蒙的这本书。马克思在《货币章》里不是仅仅批判了蒲鲁东主义者关于货币和银行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作用的幻想,而是在深入研究中分析了作为商品发展的必然结果的货币的形成和本质。《货币章》这一标题是马克思后来补加的,他以后又补加了罗马数字“II”。引文后圆括号里的数字指的是达里蒙的著作《论银行改革》的页码。——59。
  39 马克思采用了达里蒙著作中的数字10 100万,但正确的数字很可能是10 800万。——60、64、66。
  40 从列举的数字来看,应为“减少”。据此,以下的有关数字和结论也应作相应的变动。不过,这并不影响马克思从达里蒙的统计表中得出的结论。——63
  41 巴黎世界工业博览会于1855年5—11月举行。——67。
  42 东方战争即克里木战争,是1853—1856年俄国同英国、法国、土耳其和撒丁的联盟的战争。战争是由于这些国家在近东的经济政治利益冲突引起的,俄国战败,战争以签订巴黎和约而结束。——67。
  43 “财产就是盗窃”的论点是蒲鲁东的著作《什么是财产?》(1840年巴黎版)的基本论题。蒲鲁东在《无息信贷。弗·巴师夏先生和蒲鲁东先生的辩论》(1850年巴黎版)一书中阐述了“无息信贷”的理论。关于马克思对这种理论的评论,见《资本论》第3卷第36章和《剩余价值理论》第3册《附录》第6节。——70。
  44 1844年法令指英格兰银行改革法。马克思在《资本论》第9卷第34章对1844年银行法的内容和意义作了专门评论。——71、80。
  45 法兰西学院(Collège de France)是法国最早的高等学校之一,1530年在巴黎建立。——72。
  46 阿·达里蒙《论银行改革》一书第3章的标题是《流通银行简史》,见阿·达里蒙《论银行改革》1856年巴黎版第20—27页。——73。
  47 金条委员会(Bull1ionkomitee)是英国下院于1810年成立的一个委员会,它的任务是研究银行券贬值、贵金属价格上涨的原因,揭示流通手段和英国与其他国家的汇兑率的状况。——73。
  48 生产费用是马克思在这里和在其他地方所使用的一个术语,其含义是“商品的内在的生产费用等于商品的价值”(见《剩余价值理论》第3册第20章第1节(c)).“商品本身的实在的生产费用”(见同上书,第3册《附录》第5节),而不是只支付商品中包含的一部分劳动时间的资本家所耗费的生产费用。——76。
  49 蒲鲁东关于产生危机的观点见他的著作《经济矛盾的体系,或贫困的哲学》1846年巴黎版第1卷第68—70页。——77。
  50 这些百分比显然是不正确的。这个例子可能是这样的:1夸特谷物从50先令上涨到100先令,而棉织品从100先令下降到20先令,银同谷物相比只下降50%,棉织品(由于需求停滞等等)同银相比下降了80%。——77。
  51 1799—1819年时期指英国银行限制法(Bank Restriction Act)生效时期。为使英格兰银行不致破产,1797年s月英国政府颁布了银行限制法,该法规定英格兰银行银行券的强制性牌价,并且停止用银行券兑换黄金。1819年通过了恢复银行券兑换黄金的法令。实际上这种兑换到1821年才完全恢复。马克思在《资本论》第3卷第33章中把银行限制法的实施期间写成1797—1820年。一78。
  52 清扫土地或清扫领地(Clearing of the land;Clearing of estates)是资本原始积累的典型例子之一。在16、17世纪,甚至在19世纪,英国资本主义化的农村贵族用暴力把农民从土地上驱逐出去(参看《资本论》第1卷第24章第2节)。——80、212、237。
  53 指威·魏特林在《和谐与自由的保证》(1842年斐维版)一书中阐述的劳动货币理论,在英国,持这种理论的有约·弗·布雷、托·霍吉斯金,威·汤普逊以及欧文的其他一些追随者。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第1章第3节中批判地分析了这些空想社会主义者的观点。恩格斯在《反杜林论》第3编第4节中也批判了魏特林的这一理论。——83。
  54 关于黑格尔的“否定的否定”这一术语,参看他的《逻辑学》1834年柏林版下册第1篇第2章A节《同一》。——85。
  55 见马克思《哲学的贫困。答蒲鲁东先生的〈贫困的哲学〉》第1章第2节。——85。
  56 设定,被设定的(das Gesetzre)是黑格尔的哲学术语,指和无条件的、原初的、第一性的东西相区别的某种受制约的东西,不以本身为根据而以他物为根据的某种东西。关于商品的价值表现为设定的东西,还可参看《剩余价值理论》第3册第20章第3节(d)。——91、232。
  57 金属条块(bars)最初指铁块。马克思在下列一些作者的著作中读到过有关金属条块的论述:威·杰科布《贵金属生产和消费的历史研究》1831年伦敦版第2卷第326—327页;戴·乌尔卡尔特《家常话》1856年伦敦版第112页。——91、117、146。
  58 “主体”这一术语,在这里和在其他许多地方一样,马克思是在康德以前的意义上使用的,即指宾词、属性、规定、特征、关系的担当者。——92、139。
  59 从马克思的《伦敦笔记》第二加工阶段的笔记《完成的货币体系》(1851年)第19页可以看出,“一切商品都是暂时的货币;货币是永久的商品”这段话是从威·配第《政治算术》中概括出来的。——99。
  60 暗指蒲鲁东在《贫困的哲学》中所作的假黑格尔的论述,他说什么“经济理论有它自己的逻辑顺序和理性中的一定系列”。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对此作了揭露和嘲笑。——102。
  61 “按比例的生产”是约·格雷在他的著作《关于货币的本质和用途的讲义》(1848年爱丁堡版)中喜欢用的表达方式,见该书第67、108、123、142—148页。——102、394。
  62 马克思在这里简短地概括了约·洛克1695年所写《再论货币价值的提高》一文中关于作为价值尺度的银同码(长度)或夸特(容量)这些计量单位之间的原则区别的论述:码或夸特可以始终保留在买者或卖者手中,而银币不但充当所购买的物品的价值尺度,并且必然从买者手中转入卖者手中。见《洛克著作集》(四卷集)1768年伦敦第9版第2卷第92页。马克思后来在本手稿第VII笔记本第34页上全文引用了这些话。——103。
  63 指亚·斯密在《国富论》第1卷第6章开头所提出的论断:“在资本积累和土地私有制产生之前的社会原始不发达状态中”,商品的交换价值由生产这些商品所必需的劳动时间决定。马克思对斯密这一论点的评述,参看《剩余价值理论》第1册第3章第1节。
  马克思在这里所使用的“生产费用”这一术语,其含义是“商品的内在的生产费用等于商品的价值,也就是等于商品生产所必需的劳动时间总量。”(见注48)。——106。
  64 “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Bellum omniurn contra omrnes),英国哲学家托·霍市斯的这一用语,出自他1642年的论文《论公民》(《霍布斯哲学全集》1668年阿姆斯特丹版第1卷第7页)以及他用英文写的《利维坦:或教会国家和市民国家的实质、形式和权力》1651年伦敦版的拉丁文译本(《霍布斯哲学全集》1668年阿姆斯特丹版第2卷第83页)。——106。
  65 马克思的这个笔记本至今尚未找到。——107。
  66 马克思的这篇手稿至今尚未找到。——108。
  67 马克思把货币称为“抵押品”或“社会的抵押品”,一方面是指亚里士多德的用语(见《尼科马赫伦理学》第5卷第8章第14节),另一方面是指英国经济学家贝勒斯对货币下的定义(见贝勒斯《论贫民、工业、贸易、殖民地和道德堕落)1699年伦敦版第13页)。马克思在《七个笔记本的索引》中引用了亚里士多德的话,在《资本论》第1卷第3章第(88)注中引用了贝勒斯的话。
  马克思在他的《伦敦笔记》第二加工阶段的笔记《完成的货币体系》第34页中简短地概括了毕希的论点;“货币是资产阶级社会的普遍抵押品。”(见毕希《从国家经济和商业来看的货币流通》1800年汉堡—基尔第2版第1卷第298—299页),马克思在《伦敦笔记》第VI笔记本中还摘录了洛克关于“货币是抵押品”的说法(见洛克1691年的著作《论降低利息和提高货币价值的后果》,载于《洛克著作集》(四卷集)1768年伦敦版第2卷第15页)。——110。
  68 指与资本主义形成对照的关于资本主义社会以前个人地位的浪漫描述。亚·亨·弥勒在《治国艺术原理》1809年柏林版下册第72—217页,托·卡莱尔在《宪章运动》1840年伦敦版第49—80页都有这类描述。——112。
  69 “阿格利巴把贵族比作胃”,出典于罗马历史传说:罗马贵族梅涅尼·阿格利巴劝说公元前494年举行起义并上圣山反对贵族压迫的平民,要他们屈服,他向他们讲了一则人体各部反抗胃的寓言。阿格利巴把他当时的社会比作有生命的机体,说贫民是这个机体的手,他们供养这个机体的胃即贵族。手和胃分离开来,就要引起生命机体的必然死亡,同样,平民拒绝履行他们的义务,就等于古罗马国家的灭亡。——112。
  70 所谓把货币比作语言,显然是指约·弗·布雷《对待劳动的不公正现象及其解决办法》1839年里子版第141页上的比喻。——112。
  71 莎士比亚对货币的中肯理解,见他的《雅典的泰门》第4幕第3场。马克思在《资本论》第1卷第3章第3节第(91)注、《德意志意识形态》第1卷第3章第6节(B)和(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第3手稿的《货币》一节中,都曾直接引用过莎士比亚这段话。——113。
  72 万恶的求金欲是罗马诗人维吉尔《亚尼雅士之歌》第3卷第57行的用语。——113、174。
  73 亚·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第1篇第5章的原话是:“劳动是第一性的价格,是用来购买一切物品的最初的货币。”——117。
  74 亚·斯密关于交换价值由特殊劳动产品量和一般商品量两方面决定的论断,见他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第1篇第4章:“有思虑的人……除自己劳动生产物外随时身边带有一定数量的某种物品,这种物品,在他想来,拿去和任何人的生产物交换,都不会被拒绝。”——119、121。
  75 詹·斯图亚特在《政治经济学原理研究》1770年都柏林版第1卷第88页中,把农业分成两种:“作为商业部门的农业”和“作为生产直接生存资料的农业”。——119。
  76 指1848年在加利福尼亚和1851年在澳大利亚发现了丰富的金矿,这一发现对欧美各国经济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从欧洲和美洲向这些地方大批移民,这就是所谓的“黄金热”。“黄金热”引起商品价格猛涨,英国和美国殖民主义者趁机进行投机而发财。
  1850年1月,在发现加利福尼亚金矿后18个月,马克思和恩格斯就已经指出了这些发现对欧洲、美洲、亚洲整个资产阶级社会的工商业发展,以及对新兴国家的殖民,都将有巨大的意义(参看马克思和恩格斯1850年1月底写的(时评(一)》和1850年11月写的《时评(三)》)。——120、177。
  77 这段引文摘自色诺芬《论增加雅典国家的收入或赋税》第1章第4节和第5节。载于《色诺芬文存》,约·哥·施奈德编,1815年莱比锡版第6卷第143页。 ——120。
  78 高加索阿尔巴尼亚人指古代高加索阿尔巴尼亚国的居民。高加索阿尔巴尼亚国为公元前1世纪一公元10世纪外高加索东部古国,位于里海西南岸库拉河和阿拉斯河流域,首都为卡巴拉。——123。
  79 蒲鲁东在他的著作《贫困的哲学》中断言,贵金属充当货币首先是由于“君主的神圣化”,君主“占有了贵金属,并且在上面打了自己的印章”。因此,他认为研究贵金属本身超出了政治经济学的范围。马克思指出,用纯政治因素来说明货币的起源是荒谬的(参看《哲学的贫困》第1章第3节中《货币》)。——124。
  80 这段英文引文摘自赛·贝利《货币及其价值的变动》1837年伦敦版第5—6页。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第1分册的初稿中也引用了这段英文引文(见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第1分册第2章初稿片断和第3章开头部分》笔记本B’第14页)。——124。
  81 这段德文引文的出处没有找到。下面的正文,虽然没有用括号括起来,但从各方面看,也是马克思从某一德文著作中转引来的,并且有的地方被马克思简化了。——125。
  82 雅·格林关于贵金属的词尾联系,见他的《德意志语言史》1848年莱比锡版第1卷第12—14页。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第1分册第2章第4节中也曾提到格林的这一看法。——129。
  83 在本手稿中,马克思的许多引文都是转摘自他自己在此以前各个时期所作的摘录笔记,除特别注明者外,编者加的[L.]是指《伦敦笔记》(共24个笔记本),罗马数字指笔记本的编号,阿拉伯数字指笔记本中含有该引文的页码。编者在方括号中注明了引文的原著出处。——130。
  84 指杜·德拉马尔引用的下列著作:安·让·勒特龙纳《关于希腊和罗马货币的估价以及美洲发现前金银价值的概述》1817年巴黎版,奥·伯克《雅典人的国家经济》1817年柏林版:威·杰科布《贵金属生产和消费的历史研究》1831年伦敦版。——130。
  85 《摩奴法典》是古印度的一部关于宗教、法律和礼仪的戒律集成,是按照印度奴隶制国家的需要和婆罗门教的教义编纂的早期习惯法法典之一。它规定了每个印度人按照婆罗门教义应尽的义务。据传这部法典是出自神话中的人类始祖摩奴(梵文中的“人”)之手。这部法典的材料是在许多世纪中逐渐积累起来的,在将近公元开始时初具规模。《摩奴法典》反映了尚有许多原始公社制残余的印度奴隶制社会发展的特点。——131、135。
  86 见赫西俄德的诗《劳动和时间》第151行,马克思转引自杜·德拉马尔《罗马人的政治经济学》第1卷第57页。——132。
  87 见卢克莱修《物性论》第5卷第1286行,马克思转引自杜·德拉马尔《罗马人的政治经济学》第1卷第57页。——132。
  88 见古·居利希《关于当代主要商业国家的商业、工业和农业的历史叙述》1845年耶拿版第5卷第110—111页和第115、131页。——134。
  89 布匿战争是古代两个最大的奴隶制国家——罗马和迦太基——为了确立在地中海西部的统治,为了争夺新的土地和奴隶而进行的战争。第一次布匿战争发生于公元前264—241年,第二次布匿战争发生于公元前218—201年,第三次布匿战争发生于公元前149—146年,结果以迦太基的灭亡而告终。——134。
  90 这里看来是马克思的笔误,因为在下面一段里马克思谈到,随着生产方法的进步,银变得相对便宜,后来“加利福尼亚和澳大利亚把这种状况扭转过来”,即金变得相对便宜。而在《政治经济学批判》第1分册第2章第4节《贵金属》末尾他又写道:“澳大利亚、加利福尼亚和哥伦比亚金矿的发现大概又会使金的价值跌落”。——136。
  91 见热·加尔涅《从上古至查理大帝在位时期的货币史》1819年巴黎版第1卷第253页。——136。
  92 流通车轮(The great wheel of circulation)是亚·斯密对货币的称呼。见亚·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1776年伦敦版第2篇第2章。——137。
  93 指詹·穆勒在其《政治经济学原理》1821年伦敦版第3章第7、8两节中论述的货币数量论。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第1分册第2章C节中,一面摘引穆勒此书两节中的大段话,一面对穆勒的观点进行批判。正文中所说的詹·穆勒的错误,马克思摘自托·图克《通货原理研究》1844年伦敦第2版第136页。——142。
  94 这本笔记本原编号为VIII,后来编为VII。——146。
  95 詹·斯图亚特在《政治经济学原理研究》1770年都柏林版第2卷第389页,把债务人在规定的期限内必须偿还债款的这种强制支付,称为“非自愿的流通”:把花钱购买某些物品称为“自愿的流通”,以区别于这种“非自愿的流通”。——147。
  96 恶的无限是黑格尔的哲学术语,意思是同—件事按下列公式无限重复,“某物”成为“他物”,而这个“他物”本身义是正在成为“他物”的“某物”,如此反复,以举无穷。——148。
  97 皮·布阿者尔贝尔的《论财富、货币和赋税的性质》于1697年和1707年间问世,后又收入1843年巴黎出版的《十八世纪的财政经济学家》(附欧·德尔编写的作者史料、评注和注解)一书。布阿吉尔贝尔的“货币是万物的刽子手”这种说法,见该书第413页。他还在第395页上把货币说成“暴君”,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第1分册第2章C节也曾提到这一说法。——150。
  98 马克思在这里把“生产价格”和前一句中的“交换价值或生产费用”理解为同一个意思。“生产费用”这一术语,其含义是“商品的内在生产费用,等于商品的价值,即等于生产商品所必需的全部劳动时间”(见《剩余价值理论》第3册第20章第1节(c)和《附录》第5节)。“生产价格”一词在马克思40年代的摘录笔记中就已出现。如1845年在布鲁塞尔写的摘录笔记(通称《布鲁塞尔笔记》)中,马克思曾用德文“Produktionspreis”(生产价格)一词来转述萨伊的下述提法:“生产费用,也就是开采和提炼它们(金和银)所花费的时间和劳动。”(见路·萨伊的《国家和个人致富或贫穷的基本原因》1818年巴黎版第32页)。——151。
  99 交换价值章当时还没有写成,因为马克思是从第2章,即货币章开始写作的。马克思在他的《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手稿)的末尾把价值章的开头部分作了扼要的叙述。在这以后不久,他就认为他的著作的第1章不应当是价值章,而应当是商品章。—一155。
  100 aes grave(1磅铜)是古代未经铸造的铜币,在古罗马是重量单位和铸币单位。——159。
  101 指马克思的《布鲁塞尔笔记》第2页。这一页上有费里埃《论政府同贸易的相互关系》1805年巴黎版第31—73页的摘录。费里埃在该书第33和35页谈到银,认为在银从矿山里生产出来的地方,它是商品,因为它充当购买它的那些人的直接需求的对象。但是,费里埃接着说:一俟银成为货币,它就不再是商品,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它成了生产和消费之间的必要中介,并且已不能直接满足任何需要”。——167。
  102 让·巴·萨伊在《论政治经济学》1817年巴黎第3版第2卷第432—433、461页上说;“货币是一种经常处在流通中的商品,总是为交换而存在的……这种商品的增加或减少也和一切其他商品的增加和减少一样,并不说明该国的总资本必定增加或减少……因为一种商品量的减少可以曲另一种商品量的增加而抵销。” ——167。
  103 亚·斯密关于货币是非生产的观点,见他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第2篇第2章;第4篇第1章。——167。
  104 爱·索利在《目前的困难及其和货币理论的关系》1830年伦敦版第3页上,用“货币只是物物交换更复杂的形式”来表达亚·斯密的观点。斯密的这一观点,见他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第1篇第4章。——168。
  105 指詹·泰勒的《论征服时期以来英国的货币制度:附建立一种可靠稳定的信用货币的建议》1828年伦敦版。——169。
  106 转引自布阿吉尔贝尔曲说法,布阿吉尔贝尔的原话是;“一切商品的结晶(Précis de toutes les denrées)。见他的《论财富、货币和赋税的性质》,载于欧·德尔编《十八世纪的财政经济学家》1843年巴黎版第399页。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第1分册第2章第3节《货币》的开头部分、《资本论》第1卷第3章第(105)注,都曾提到过布阿吉尔贝尔的说法。——172、228。
  107 马克思在《伦敦笔记》第二加工阶段的笔记《完成的货币体系》第41页中摘录了一段引文,其中把货币说成“物和人之间的纽带”(nexus rerum et hominum),而不只是“物的联系”(nexus rerum)。同时他在引文后注明第34页。不能确定这段引文与什么问题有关。因为我们没有找到前面的那些页笔记。马克思把货币说成“物和人之间的纽带”,他指的是人的社会关系的状况,这种状况是过去占统治地位的一切关系——家长制的、封建的、家族的、宗教的,即被迫让位于“现金”统治的那一切关系一解体的结果。——175。
  108 1857年底,当马克思写《货币章》时,已经可以明显地感觉到1857—1858年经济危机的到来,这是资本主义历史上的第一次世界经济危机,它从美国开始,席卷了欧洲的所有大国。——180。
  109 马克思在〈导言,第3节末尾首次草拟的分篇法(见本卷第50页)里,说他的经济学著作的第1篇内容是:“一般的抽象的规定,因此它们或多或少属于一切社会形式,不过是在上面所阐述的意义上。”——180。
  110 马克思摘录的托·罗·马尔萨斯《政治经济学原理》1836年伦敦第2版第391页的这段话,实际上是在马尔萨斯去世后,出版该书第2版的编者为使马尔萨斯的论点更明确而写的。——181。
  111 爱·米塞尔登关于基督教的欧洲同非基督教的一些亚洲国家如土耳其、波斯、印度等国家之间的贸易,见他的《自由贸易或贸易繁荣之道》1622年伦敦版第19—24页。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第1分册第2章第3节(a)《货币贮藏》中也多次提到这一著作中的论点。——182。
  112 威·杰科布关于把黄金从流通领域中取出用作奢侈品的描述,见他的《贵金属生产和消费的历史研究》1831年伦敦版第2卷第270—323页。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第1分册第2章第3节(a)《货币贮藏》中曾提到杰科布的观点。——184。
  113 这里是用圣经故事作比喻;传说中的犹太人的始祖雅各晚年预感到死期到来,他为他的孙子(约瑟的儿子)祝福.雅各不顾古代犹太人中流行的习惯,没有把主要的祝福(伸出右手按头)给予长孙,而是给了次孙,这表明次孙将比长孙有更光明的前途(见《圣经·创世记》第48章第13—21节)。——186。
  114 指马克思1845年在布鲁塞尔写的摘录笔记。其中许多从布阿吉尔贝尔的著作中作的摘录,都是摘自欧·德尔所编的《十八世纪的财政经济学家》1843年巴黎版。对某些摘录马克思还加了注释,这些摘录的一小部分马克思引用在《政治经济学批判》第1分册第2章第3节《货币》开头部分以及《资本论》第1卷第3章第(105)注之中。——186。
  115 赛·贝利关于货币是契约上的一般商品,见他的《货币及其价值的变动》1837年伦敦版第3页。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第1分册第2章第3节(b)(支付手段,中也引用了这句话。—190。
  116 亨·施托尔希关于货币是一般财富的代表,见他的《政治经济学教程》1823年巴黎版第2卷第135页。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第1分册第2章第3节(a)《货币贮藏》中也引用了这句话。——190。
  117 这是马克思用简化的形式转述的赛·贝利的话。原话出自贝利的著作《货币及其价值的变动》1837年伦敦版第9—10页。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第1分册第2章第1节《价值尺度》中也引用了贝利的这段话。——191。
  118 见《圣经·启示录》第17章第13节和第13章第17节。
  《启示录》(或《约翰启示录》)是收入《新约全书》的早期基督教著作之一。写于一世纪。《启示录》的作者表达了对罗马帝国的公愤,把它打上“兽”的印记,并把它看作魔鬼的化身。马克思在这里引用这句话是暗指货币。——192。
  119 《资本章》,在本手稿中占很大篇幅,构成第II至VII笔记本的主要内容。在这里,马克思第一次研究了资本主义剥削的整个机制,它的条件、历史性质、发展趋势以及它灭亡的不可避免性。
  马克思在开始写这一章时把它称为《货币作为资本章》(第II笔记本第8页);在第III笔记本第8页上继续写作这一章时,他又写成《资本章。(续)(从第II本开始)》。在以后的笔记本中一直把它称为《资本章》。
  虽然篇幅很大的《资本章》不是按照明确的章节划分写下来的,但是从手稿可以看出,关于资本的全部研究分为三个部分;1.资本的生产过程;2.资本的流通过程;3.资本作为结果实的东西(利息、利润,生产费用等等)。马克思在1858年3月11日致拉萨尔的信中把这一部分称为资本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或“资本和利润、利息”。——193。
  120 马克思后来在《政治经济学批判》第1分册第2章第4节《贵金属》中,再次阐述了自然界不出产货币的观点。——193。
  121关于交换过程的自然内容最初“仍然是同经济关系完全分开的,因为它仍然是同经济关系直接重合的”这一论点,马克思后来在《政治经济学批判》第1分册第1章《商品》中作了说明。马克思在那里说,在直接的物物交换(交换过程的最初形式)的情况下,“交换价值还没有取得独立的形式,它还卣接和使用价值结合在一起”。在交换的这一发展阶段上,使用价值构成财富的内容、而同财富的社会形式“无关”。“同经济上的形式规定像这样无关的使用价值……不属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范围”。——196。
  122 关于萨伊,巴师夏及其他庸俗经济学家所说的“服务”这一范畴,参见《政治经济学批判》第1分册第1章《商品》、《资本论》第1卷第5章第(16)注、《剩余价值理论》第1册《附录》第12节(e)。全部商品交换,无论是直接的物物交换条件下的商品交换,还是商品货币流通条件下的商品交换,他们都归结为互相交换“服务”。巴师夏指的是农业劳动者,面包业主、制鞋业者、织布业者、机器制造业者、教师,医生、律师等的“服务”。见弗·巴师夏《经济的和谐》1851年巴黎第2版第87—169页。——198。
  123 自身反映(Reflexion in sich)是黑格尔的哲学用语。在黑格尔《逻辑学》的本质论中,他认为在概念发展的第一阶段上,某一概念规定反映在自己身下,如“甲=甲”,也就是尚未反映在他物上。——199。
  124 《罗马法全书》是调节罗马奴隶制社会的关系的一部民法汇编,它是6世纪查士丁尼皇帝在位时编纂的。全书包括《查士丁尼法典》、《学说汇纂》、《法学阶梯》和《新律》四个部分。马克思在这里可能引自《法学阶梯》的下列条文∶1.“凡奴隶所得之物,皆为其主人所得之物”(《法学阶梯》I,8)。3.“受另一人支配的奴隶本身不得拥有财产”。(同上,II,9)。——200。
  125 指巴师夏的一些论敌,如蒲鲁东及其追随者舍韦,他们于1849——1850年期间发表七封公开信同巴师夏进行辩论,这七封信同巴师夏的七封答辩信一起于1850年以小册子的形式在巴黎出版,书名是《无息信贷。弗·巴师夏先生和蒲鲁东先生的辩论》。——205。
  126 让·巴·萨伊关于资本是一个价值额的说法,见他的《论政治经济学》1817年巴黎第3版第2卷第428、478页。 ——206。
  127 见大·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和赋税原理》1821年伦敦版第329、499页。亚·斯密《国富论》1836年伦敦版第2卷第356页上也有类似说法。——213.269。
  128 指马克思1844—1847年期间写的一十傅录笔记本的页码,那里摘录F西斯蒙第的这段引文。马克思的这个笔记本没有留传下来。 ——217、536。
  129 关于蒲鲁东的胡说八道,详见马克思《哲学的贫困。答蒲鲁东先生的〈贫困的哲学〉》第1章第1、2节。——220。
  130 马克思的《布鲁塞尔笔记》中,有一本的内容是从施托尔希的著作《政治经济学教程》1823年巴黎版第1卷中所作的摘录。在这个笔记本中,马克思把施托尔希的著作第154页上的论点概括为,“人的勤劳只有在它生产出足以补偿生产费用的价值时才是生产的……其实,这种再生产还不够,它必须生产出超额价值。”——228。
  131 亚·斯密关于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观点,马克思在《剩余价值理论》第1册第4章第1—4节中作了详细的分析。——231。
  132 关于施托尔希、西尼耳等人在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这一问题上的观点,马克思在《剩余价值理论》第1册第4章第5—19节作了详细的评介。——231。
  133 马克思后来在《剩余价值理论》中详细地考察了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问题(见《剩余价值理论》第1册第4章和《附录》第12节)。——232。
  134 詹·斯图亚特关于土地所有者清扫土地上的过剩人口的说法,见他的《政治经济学原理研究》1770年都柏林版第1卷第50、153、156和157页。——235。
  135 韦克菲尔德的殖民理论,马克思在(资本论》第1卷第25章作了考察。——237。
  136 劳动能力(Arbeitsvermögen),是马克思在1857—1858年手稿等经济学手稿中使用的术语。当时马克思一般不用“劳动力”(Arbeitskraft)这一术语,而用“劳动能力”这一术语。后来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把这两个术语当作意义相同的术语来使用:“我们把劳动力或劳动能力,理解为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见《资本论》第1卷第4章第3节《劳动力的买和卖》)。——242、517。
  137 见尼·兰盖《民法论,或社会的基本原理》1767年伦敦版第1卷第462—513页。兰盖的观点,马克思在《剩余价值理论》第1册第9章作了考察。——249。
  138 本手稿第II笔记本最后一页即第29页没有保存下来。这一页上的正文采自1861—1863年手稿第II笔记本A页上的一段文字(放在四角括号内)。这段文字,马克思显然是从1859—1858年经济学手稿第II笔记本第29页转抄下来的,因为从内容来看,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第III笔记本第8页的正文,恰好是第II笔记本第29页正文的继续. ——250。
  139 从本手稿第III笔记本第8页开始,是第II笔记本的正文的继续。第III本的头七页的内容,是几个月以前写的关于庸俗经济学家巴师夏、凯里的未写完的概述(见本卷《巴师夏和凯里》〕。——250。
  140 十小时工作日法案是英国议会在1847年6月8日通过的,1848年5月1日起作为法律生效。该法案将妇女和少年的日劳动时间限制为十小时,但是,许多英国工厂主并没有遵守这项法律。他们寻找各式各样的借口把工作日从早晨5时半延长到晚上8时半。例如,工厂视察员莱昂纳德·霍纳的报告就是很好的证明。(参看《资本论》第1卷第8章第6节第(161)—(165)注)
  恩格斯在《十小时工作制问题》和《英国的十小时工作制法案》中对该法案作了详细的分析。关于英国工人阶级争取正常工作日的斗争,马克思在《资本论》第1卷第8章中作了详细考察。——251、418。
  141 参看《资本论》第1卷第5章第1节《劳动过程》中类似的地方:“劳动资料是劳动者置于自己和劳动对象之间,用来把自己的活动传导到劳动对象上去的物或物的综合体。”——256。
  142 舍尔比利埃在他的《富与贫》1841年巴黎版第16页上说:“资本就是原料、工具、生活资料基金(approvisionnement)。”马克思在《剩余价值理论》第3册和第23章《舍尔比利埃》中对他的观点作了详细的评介。——258
  143 自为存在(Fürsichsein)是黑格尔的哲学用语,表示任何一种确定的、相对独立的质。——260。
  144 马克思在《剩余价值理论》关于英国社会主义者托马斯·霍吉斯金的那一节中,概括地评述了英国社会主义者的这一观点(见《剩余价值理论》第3册第21章第3节(d))。在未写完的关于英国社会主义者约翰·布雷的那一节中(同上,第4节),马克思从布雷的著作《对待劳动的不公正现象及其解决办法》1839年里子版第59页上引用了他的这样一段话:“对生产者的操作具有重大意义的不是资本家,而是资本。资本和资本家之间的区别就像船上装的货物和提货单之间的区别一样大。”——262、508。
  145 资本的非生产性是托·霍吉斯金的匿名小册子《保护劳动反对资本的要求,或资本非生产性的证明》(1825年伦敦版)中的论点。马克思在(剩余价值理论,第3册第21章第3节《霍吉斯金)中详细地分析了这本小册子。——263。
  146 关于亚·斯密将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区别开来的论述,见他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第2篇第3章。——264。
  147 西尼耳在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问题上的观点,见他的《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1836年巴黎版第197—206页。马克思在《剩余价值理论》第1册第4章第17节中专门批判了西尼耳的这种观点。
  马克思在《剩余价值理论》中更详细地分析说:“钢琴制造厂主的工人是生产劳动者——相反,假定我买到制造钢琴所必需的全部材料(或者甚至假定工人自己就有这种材料),我不是到商店去买钢琴,而是请工人到我家里来制造钢琴。在这种情况下,钢琴匠就是非生产劳动者,因为他的劳动直接同我的收入相交换。”(见《剩余价值理论》第1册第4章第9节末尾)
  马克思同时指出:“一个自行卖唱的歌女是非生产劳动者。但是,同一个歌女,被剧院老板雇用,老板为了赚钱而让她去卖唱,她就是生产劳动者,因为她生产资本”。(见同上书,《附录》第12节(d)末尾)——264。
  148 指马克思《伦敦笔记》第X笔记本的页码,那里摘录了托·罗·马尔萨斯《政治经济学原理》1836年伦敦第2版第47页上的这段引文。但是,这段话实际上是在马尔萨斯去世后,出版该书第2版的编者为使马尔萨斯的论点更明确而写的。——264。
  149 “为了一碗红豆汤而出卖长于权”出典于圣经故事:一天,雅各熬红豆汤,其兄以扫打猎回来,累得昏了,求雅各给他汤喝。雅各说,须把你的长子名分让给我,以扫就起了誓,出卖了自己的长子权。(见《圣经·创世记》第25章)。——266。
  150 指马克思写于1844—1847年期间的一本没有保留下来的摘录笔记本的页码,那里摘录了西斯蒙第的这段话。——267。
  151 指马克思写于1844—1847年期间的一本没有保留下来的摘录笔记本的页码,那里摘录了舍尔比利埃的这段话。——267。
  152 关于资本的非生产性质的观点,见大·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和赋税原理》1821年伦敦第3版第334—337页。并见让·沙·莱·西蒙德·德·西斯蒙第《政治经济学概论》1837—1838年布鲁塞尔版第1卷第22页。马克思在《剩余价值理论》第2册第16章第3节(e)和第3册第21章第3节(a)中对这一观点作了评介。——268。
  153 让·巴·萨伊关于资本的生产性服务的观点,见他的《论政治经济学》1817年巴黎第3版第2卷第424、425、429页。——269。
  154 蒲鲁东的“劳动在生产,资本有价值”这句话出自他的《经济矛盾的体系,或贫困的哲学》1846年巴黎版第1卷第61页。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第1章第2节中引用了这句话。——269。
  155 见《无息信贷。弗·巴师夏先生和蒲鲁东先生的辩论》1850年巴黎版第177—181页。并参看本卷第221—222页。——271。
  156 分析判断,按照康德的说法,是指判断的宾词只说明判断的主词所包含的内容,而综合判断则不同,它的宾词会给主词添上判断的主词没有包含的特征。——273。
  157 生产费用这一术语,在这里和上一句中,马克思是在“商品的内在的生产费用等于商品的价值,也就是等于商品生产所必需的劳动时间总量”(见《剩余价值理论》第:册第20章第1节(c))这一意义上使用的。马克思在本手稿中还没有明确区分价值(c十v+m)和生产价格(c+v+平均利润)。关于“生产费用”这一术语的三种用法,见同上书《附录)第5节。——275。
  158 马克思在这里赋予“生产价格”的含义同前面他赋予“商品生产费用或必要价格”的含义一样(见注98和注157)。——275。
  159 马克思在这里第一次使用“剩余价值”(Mehrwert)这一术语来表示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出最初预付价值的余额。
  马克思在1842年10月所写的一篇早期论文中也几次使用了“Mchrwert”这一术语,但那里译为“额外价值”,表示林木占有者由于林木失窃而得到的追加价值,即罚款。见《第六届莱茵省议会的辩论》第三篇论文。——275。
  160 指马克思《伦敦笔记》第VIII笔记本的页码,在该笔记本第39—40页上,马克思把李嘉图上述著作第7章《论对外贸易》中的重要片断译成德文记录下来,并作了批判。本书中的这段话是马克思对李嘉图论对外贸易的主要思想的概括。——276。
  161 马克思在《剩余价值理论》第9册《附录》第6节中考察了蒲鲁东在《无息信贷。弗·巴师夏先生和蒲鲁东先生的辩论》中表达的对利息的看法。——279。
  162 弗·巴师夏关于利润和利息是同一个东西等等,见他的《经济的和谐》1851年巴黎第2版第378、381—383页。——284。
  163 马克思在这里第一次使用“剩余劳动”(Surplus Arheit)这一术语。——286。
  164 指匿名论文《黑人和奴隶贸易》,该论文以“一个专家”(Expertus)写给编辑的信的形式刊登于1857年11月21日的《泰晤士报》。——287。
  165 马克思在他的《伦敦笔记》第VIII笔记本第58页上,就英国经济学家对李嘉图的批评写了如下一段话:“李嘉图的大多数论敌,例如像威克菲尔德等人,都断言他不能说明余额。例如,一位工厂主把30镑用在原料上,把20镑用在机器上,把50镑用在工资上。总共用了100镑。他出售他的商品得到110镑。这10镑是从哪里来的?”马克思在《剩余价值理论》第2册第15章B第3节中也谈到了李嘉图缺乏剩余价值起源的分析。——287。
  166 指马尔萨斯的《价值的尺度。说明和例证》1823年伦敦版,关于马尔萨斯的价值理论,特别是关于马尔萨斯对李嘉图学说的批评,马克思在《剩余价值理论》第3册第19章第1—10节中作了详细的分析,——287。
  167 大·李嘉图反对亚·斯密把价值由工资决定和由对象化在商品中的劳动时间决定这两件事混为一谈的观点,见他的《政治经济学和赋税原理)1821年伦敦第3版第1—12页。287。
  168 关于李嘉图在价值的产生方面存在的一些混乱看法,见他的《政治经济学和赋税原理》1821年伦敦第3版第60—61、131—132页。——288。
  169 关于把重农学派称为“现代经济学的鼻祖”,马克思在《剩余价值理论》第1册第2章第1节中作了说明。——288、289。
  170 指亚·斯密的著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第2篇第3章,斯密在这里研究了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问题。关于斯密把生产劳动看成物化在商品中的劳动的论述,马克思在《剩余价值理论》第1册第4章第4—5节中作了详细的说明。——290。
  171 马克思在这里第一次使用“必要劳动”(notwendige Arbeit)这一术语。——298。
  172 马克思在这里第一次使用“相对剩余价值”(relativer Surpluswert)这一术语。——299。
  173 这里指原有的全部剩余价值为34的第二个场合。——302。
  174 这里不应是利润,而是剩余价值,不应是1∶6,而是1623号∶100或者说1∶6,因为在马克思所说的第二个场合(见本卷第301页),生产力提高100%,而剩余价值从一个工作日的34增加到78,也就是说只增加了1623%。——304。
  175 拜比吉在他的《论机器和工厂的经济》1833年巴黎版第216—219页,考察了威尼斯金丝编织品生产中原料价值和劳动价值之比。——309。
  176 指欧·德尔对布阿吉尔贝尔的著作《论财富、货币和赋税的性质》所写的评注(见《十八世纪的财政经济学家》。附欧仁·德尔先生编写的作者史料、评注和注解,1843年巴黎版第419—420页注解1和注解2).——311。
  177 李嘉图关于资本积累的观点,见他的《政治经济学和赋税原理》1821年伦敦第3版第89、136和340页。马克思在《剩余价值理论》第2册第17章第15节中也评介了他的这些观点。——311。
  178 这里的数字显然是矛盾的,不能与前面所举的例子相一致,最初出现的40%应是20%。后面的140塔勒应是160塔勒。——313。
  179 李嘉图关于交换价值不会增加的观点,见他的《政治经济学和赋税原理》注释1821年伦敦第3板第325—328页。——314。
  180 指马克思《伦敦笔记》第VIII笔记本。在该笔记本第35—43页上,马克思对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和赋税原理》第3版的一些章作了详细摘录,并加了评注。这些摘录和评注的中译文包含在《关于大·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和赋税原理〉》一文中。——315。
  181 指马克思《伦敦笔记》第VIII笔记本第39、40页。这几页的内容是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和赋税原理》第一章《论对外贸易》开头部分的概述和摘录,井附有马克思的评注。——317。
  182 李嘉图著作的最后部分,即他的《政治经济学和赋税原理》1821年伦敦第3版的第26章《论总收入与纯收入》。——318。
  183 马尔萨斯的价值论,见他的《价值的尺度。说明和例证》1823年伦敦版。马克思在《剩余价值理论》第3册第19章中对马尔萨斯的价值观点和剩余价值观点作了详细的批判分析。 ——321。
  184 见乔·拉姆赛《论财富和分配》1836年爱丁堡—伦敦版第55页及纳·威·西尼耳《关于工厂法对棉纺织业的影响的书信》1837年伦敦版第12—13页。——325。
  185 这一段话在手稿中虽然被划掉了,但因马克思在下一段话中提到了它,现参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1976年历史考证版第2部分第1卷的做法,在正文中保留了这段话。——337。
  186 这里不应是20塔勒剩余价值,而应是40塔勒剩余价值。按照马克思的假定,第二个资本生产出60塔勒剩余价值,其中20塔勒被资本家消费掉,剩下的40塔勒被积累起来。
  这里的演算存在着一系列错误。但是这并不会改变理论论述的本质,因为所有这些数字只是充当粗略的例证而已。在后面,马克思自己也注意到了演算的错误,他写道:“这些该死的错误演算真是活见鬼!”(见本卷第347页)。——338。
  187 马克思在这里所说的利息,是指预付资本得到的全都利润。——339。
  188 手稿在这句话后面留了空,显然是为了按照第二个场合进行计算用的。——341。
  189 马克思在这里大概是指凯里的著作《政治经济学原理》1837年费城版,凯里之流也包括巴师夏在内,关于反驳凯里之流把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混为一谈的情况,见《资本论》第1卷第7章第1节和第3卷第8章。——342。
  190 这里的数字不够准确。马克思在后面曾以这些数字准确地表示一个12小时的工作日中的剩余小时和必要小时。假定剩余价值率为25%,那么剩余小时为225,必要小时为935(见本卷第349—350页。——343。
  191 理·普赖斯的复利计算法,见他的《关于国债问题告公众书》1772年伦敦第2版和《评继承支付、孀老赡养金方案,人寿保险金计算法以及国债》1772年伦敦第2版。1786年,英国首相威廉·皮特按此理论建立了国债还债基金。对这种理论和措施的批判,见马克思1858年4月为《纽约每日论坛报》写的评论《迪斯累里先生的预算》和《资本论》第3卷第24章。——344。
  192 关于资本积累的质的界限,见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第3册第21章第1节(a)。——344。
  193 见查·拜比吉《论机器和工厂的经济》1833年巴黎版第20—21页。——353。
  194 马克思在这里假定,剩余价值早在劳动能力涨价以后仍同涨价以前一样,也就是说,对第一个资本来说,仍然是25%,对第二个资本来说,仍然是3313%。这种情况只有在相应地延长工作日的情况下才是可能的,马克思所作的这些以及下面的数学演算是不精确的。在本版正文中保持了手稿的原样,并未在每个场合一一加以指明。——354。
  195 这里的演算存在着一系列错误,不是41313,而应是21313;不是313,而应是623%。除了这些错误外,在后面的正文中关于1印张价格的计算也是不精确的(按旧萨克森币制,1塔勒等于30银格罗申,1银格罗申等于10分尼)。——356。
  196 见弗·巴师夏《无息信贷。弗·巴师夏先生和蒲鲁东先生的辩论》1850年巴黎版第130—131页和133—157页、大·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和赋税原理》1821年伦敦第3版第119—122页。并参看注125。——358、416。
  197 马克思在这里第一次使用“不变”(konstantes)和“可变”(variables)这两个术语,来表示资本的两个不同质的部分。——361。
  198 马克思最初假定工作日=8小时(见本卷第335页),而现在他假定工作日=12小时。——361。
  199 马克思在这里忽略了关于资本家B在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的情况下进行生产的假定。按照最初的假定,演算应该是:“那么,总额就是:原有资本的产品价值60+20+60=140,追加资本的产品价值45+15+45=105。因而他的最后结果是245”。——362。
  200 罗德戴尔有关使用机器和节约劳动的观点,见他的《论公共财富的性质和起源》1804年爱丁堡版的法译本,1808年巴黎版第119—120页。马克思在《剩余价值理论》第1册第4章第12节中对此也有评介。——363。
  201 马克思在这里所说的生产力提高一倍,是指剩余价值率提高一倍,即从50%提高到100%,而不是其他各处所指的在同一时间内生产的使用价值增加一倍。——374。
  202 指马克思《伦敦笔记》第IX笔记本的页码,那里他用自己的话转述了莱文斯顿在《论公债制度及其影响》1824年伦敦版第46页上的下述论点;“在需要九个人劳动来养活十个人的地方,只有总产品的110能够用作地租。在一个人的劳动足以养活五个人的地方,就会有产品的45÷用作地租,或者用于只有靠剩余劳动产品来满足的国家的其他需要。前一种情况大概在征服时期的英国存在过,后一种情况在只有15的人口从事农业的今天可以看到。”——376。
  203 第二篇《资本的流通过程》这一标题,是根据马克思的有关提示加上的。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三章提纲草稿》中明确指出:《II.资本的流通过程》应从他的手稿第IV笔记本第15页开始。他在《我自己的笔记本的提要》中也标明,《资本从生产过程过渡到流通过程,应从手稿第IV笔记本第15页开始。但这也并不是说,从此往后的手稿内容都属于《资本的流通过程》。无论在《提纲草稿》中,还是在1858年写的《七十笔记本的索引》中,马克思都把“原始积累”、“占有规律的转变”这些内容归属于第一篇《资本的生产过程》。这反映出在这个手稿中,著作的篇章结构还未定型。——381。
  204 麦克库洛赫在《政治经济学原理》1825年爱丁堡版第190页上说:“如果想要丝绸的人得不到丝绸,不能用它们来交换布匹或其他不同于他们拥有的或能够生产的物品,那么他们手中就有大量的物品,他们可以放弃他们不需要的物品的生产,去从事他们所需要的物品的生产”。关于包括麦克库洛赫在内的庸俗经济学家力图抹杀资本主义生产的矛盾的倾向,马克思在《剩余价值理论》中作了详细的论述。见《剩余价值理论》第2册第17章第6、12、14节,第3册第20章第3节(b),第4节(a),《附录》第5节。——392。
  205 詹·穆勒关于生产和消费之间,供给和需求之间、购买量和销售量之间的经常和必要的平衡的论述,见他的《政治经济学原理》1821年伦敦版第186—195页。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第1分册和《剩余价值理论》中,对穆勒最早在1808年伦敦出版的《为商业辩护》这本小册子里提出的这个观点作了更详细的分析。见《政治经济学批判》第1分册第2章(a)末尾《剩余价值理论》第2册第17章第6、8、14节:第3册第20章第2节(a)、(b)、(d)和第3节(b)。——392。
  206 伯明翰派亦称“小先令派”,是19世纪上半叶产生的一个经济学学派,他们宣扬关于观念的货币计量单位的理论,并且相应地把货币只看作是计算名称。这一学派的代表是托·阿特伍德和马·阿特伍德兄弟以及斯普纳等人。他们提出了一个降低英国货币计量单位古金量的方案,这一方案被称作“小先令方案”。这一学派的名称就是由此而来。同时,小先令派还反对政府的旨在减少流通中货币量的措施,他们认为运用他们的理论就可以通过人为地提高价格而使工业振兴,保证国家普遍繁荣。然而实际上,他们提出的货币贬值的办法,只是为以贬值的货币来清偿国家和私人的债务创造条件,从而为各种贷款的获得者即国库和大企业主带来利益。
  《双子座书简》是指托·莱特和约·哈娄二人以‘“双子座”(Gemini)这一笔名发表的著作《通货问题,双子座书简》(1844年伦敦版)。作者赞成托·阿特伍德及其伯明翰派的观点。关于马克思对伯明翰派的评价,参看《政治经济学批判,第1分册第2章B;《资本论》第1卷第8章第1节、第3卷第33、34章。——393。
  207 见马尔萨斯《政治经济学原理及其实际应用》1836年伦敦第2版第405页(出版者注),《政治经济学定义》1827年伦敦版第258—259页和西斯蒙第的著作《政治经济学概论》1837年布鲁塞尔版第1卷第61页,——393。
  208 指大·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和赋税原理》1821年伦敦第3版第80—85页。马克思在《剩余价值理论》中对李嘉图关于资本生产过剩的观点作了详细的分析批判(见《剩余价值理论》第2册第16章第3节(e)、第17章第6—9节、14节)。——393。
  209 韦克菲尔德为亚·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所加的注释,见该书1835年伦敦版第1卷第244—246页。——394。
  210 指马克思的《伦敦笔记》第IX笔记本的页码,那里的这段话是马克思简要概括的霍吉斯金在《通俗政治经济学》第245—246页上所写的下面这段论述:“因为资本家即全部产品的所有者,只要他除了维持工人的费用以外得不到利润,他就既不会允许工人生产工具,也不会允许工人使用工具,所以很清楚,生产劳动在这里受到的限制要大大超过自然加给它的限制。资本越是在第三者手中积累,资本家要求得到的全部利润量就越增大,从而就越是为生产和人口的增长造成人为的障碍,”——398。
  211 关于托·霍吉斯金提出的“并存劳动”(co-existing labour)的概念,马克思在《剩余价值理论》第3册第21章第3节(b)中作了详细的评介。——400。
  212 在手稿这一段的下面,马克思另起一行注明:“1月(1858年)”。——403。
  213 萨伊关于产品只是同产品相交换的观点,见他的《论政治经济学》1817年巴黎第3版第2卷第441页。——407。
  214 蒲鲁东关于工人不能买回自己的产品的论述,见他的《什么是财产》1841年巴黎版第4章第5节,和《无息信贷。弗·巴师夏先生和蒲鲁东先生的辩论》1850年巴黎版第207—208页。——408。
  215 实际上,活劳动(10塔勒)新添加的价值在上述前提下不是占全部产品价值的110,而是19,因为每磅纱的价值从5勒下降到412塔勒,因此,20磅纱的全部价值从100塔勒减少到了90塔勒。——416。
  216 应为41020即12。马克思以下都是按每磅值4920塔勒计算的,因而不准确,如果按每磅值412塔勒计算,那么总收入为360塔勒,扣除用于劳动和在必要劳动过程中花费的不变资本上的支出90塔勒,余下270塔勒。再从中扣除实现剩余劳动的支出240塔勒,余下30塔勒是资本家的利润。在纺纱劳动的生产率提高一倍以前,资本的全部利润为20塔勒。这些利润分配在40磅纱上,每磅纱上的利润为12塔勒。而现在全部利润30塔勒要分配在80磅纱上,也就是说,每磅纱上的利润是38塔勒。——417。
  217 马克思在本卷第413—418页上的论述可以通过下列两个表格来更清楚地表达。

表I.所生产的产品(棉纱)数量由于延长工作日而增加


资本家的支出剩余价值 纱的全部价值所生产的 1磅纱的价值剩余价值率 利润率
不变资本可变资本 产品数量
80塔勒20塔勒 100塔勒20磅 5塔勒00
120塔勒20塔勒 10塔勒150塔勒30磅 5塔勒0.57 17
160塔勒 20塔勒 20塔勒200塔勒40磅 5塔勒111 19
320塔勒20塔勒 60塔勒400塔勒80磅 5塔勒317 1117

表II.所生产的产品数量由于劳动生产率提高而增加

(工作日长度不童)


资本家的支出 剩余价值纱的全所生产的产品数量 1磅纱的价值剩余价值率利润率
不变资本可变资本部价值
160塔勒20塔勒20塔勒200塔勒40磅5塔勒111 19
320塔勒10塔勒30塔勒360塔勒80磅4 12 塔勒1 9 111

  第I表证明了马克思从该表的各项数字关系中得出的下述结论;“支出中代表必要劳动的部分越小,利润就越大,虽然利润同实际剩余价值即剩余劳动的关系是一目了然的。”
  第II表证明了马克思的下述思想:“……单位产品价格的降低和这迪单位数量的增加——这是生产力提高的结果——表明,利润同[必要]劳动相比提高了,或者说,必要劳动同剩余劳动相比减少了。”而且,“资本家从单位(尺度)使用价值(磅、码、夸特等等)的价值中得到的利润,随着活劳动(新加劳动)对原料等等的比例的减少而减少……但是另一方面,因为生产单位产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的这种减少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或剩余劳动时间的增加是一回事,所以包含着剩余劳动时间的这些单位产品的数量增加了”。——也就是说,利润总量增加了。——417。
  218 为简便起见,马克思在这里没有采用分数2099,而是用了分数420(或20100)。计算过程可能是这样的:工人得到的每磅纱比它的实际价值便宜120塔勒,由于工人现在得到4499磅纱(或40099磅纱),因此他得到的利益就是2099塔勒。——422。
  219 马克思在这个例子(本卷第414页)中假定,资本家的总支出是180塔勒,在最初的100塔勒中,必要劳动用去20塔勒,完成毖要劳动所需要的不变资本用去80塔勒。余下的80塔勒只抵偿了完成无偿剩余劳动所需要的不变资本。假定剩余价值率为100%,那么总产值为200塔勒(40磅纱中,每磅5塔勒)。——426。
  220 在这里以及后面的正文中,马克思没有考虑到,当工人把他的全部工资即20塔勒都花在更加便宜的纱上时,他买的纱将超过4磅。——426。
  221 准确的计算如下:40磅纱的价值在工资提高以前分割为160c+20v+20m。现在它分割为160c+22v+18m。如果以前利润率为20180,即1119%,那么现在利润率就等于18182,即98191%。——427。
  222 大·李嘉图所说的按照生产的需要进行分配的资本,见他的《政治经济学和赋税原理》1821年伦敦第3版第81—82页。——440。
  223 在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对转抄自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的段落有许多地方作了某些修改,正文中这句话在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第XXII本第1396页是;“这些条件在生产过程中不是作为劳动能力的实现条件被再生产出来,相反,它们只是作为增殖和保存它们自己的价值(与劳动能力相对立的自为存在的价值)的条件从生产过程中出来。” ——454。
  224 方括号中增补的文字采自1861—1863年手稿第XXII本第1397页,马克思在那里转述了这一整段文字。——457。
  225 这是罗马法中的契约关系的四种公式。原文是:Do ut facias,facio ut facias,facio ut des,do ut des。马克思在《资本论》第1卷第19章末尾和《剩余价值理论》第1册《附录》第12节(e)中也引用了这四种公式。——458。
  226 詹·斯图亚特关于“自由人手”的用法,见他的《政治经济学原理研究》1770年都柏林版第1卷第40、396页。马克思在本手稿第VII笔记本第26页上引用了该书第396页的有关地方(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2版第31卷(《货币章》和《资本章》的补充》)。马克思在《资本论》第3卷第47章第1节、《剩余价值理论》第1册第2章第1节、第2册第18章B第1节(b)中都提到了这一用语。——460。
  227 亚·斯密把劳动看作是辛苦、牺牲等,见他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第1篇第5章。——464。
  228 这一标题,采自马克思在《我自己的笔记本的提要》中为手稿第IV笔记本第50—53页及其后续部分所加的提示。在这个《提要》中,马克思还为手稿第V笔记本第1—15页加了另一标题;《资本关系形成以前或原始积累以前的过程》。——465。
  229 fabri(古罗马的匠人),指加工硬质材料的木工、锻工等人。——470。
  230 魁里特(quiritarium)是古罗马全权公民的正式名称,它是从古罗马平民(Quiriten)这个词派生出来的。——471。
  231 被保护民是依附于古罗马贵族的受保护的贫民,就其阶级性来说,处于自由民与被解放的奴隶之间。——472、487、495。
  232 “任何罗马人都不许作为商人或手工业者谋生”,这句话出自哈利卡纳苏的狄奥尼修斯《古代罗马史》第9册第25页。
  马克思转引自尼布尔《罗马史》1827年柏林第2版(全部改写的)第1卷第615页第390注。——472。
  233 德莫特,在古希腊居住在德莫(自治区)内、享有充分权利的全体公民,与奴隶和异邦人不同,都被称作德莫特(意即希腊人民)。在公元前508年克利斯提尼改革后,蘑奠是阿提卡的最小行政单位,它在农村中包括一两个村庄,在雅典则包括一个城区。473。
  234 部落(Phyle.指地区部落)是希腊人在氏族制度中对各氏族联合体的名称,它由好几个氏族分支组成,形成一个宗教团体,拥有自己的祭司和官员。在阿提卡,克利斯提尼实行改革时,把4个老的部落改为10个p(域选区,即地区部落,这些地区部落各由i。个德莫组成(参看注233)。这种部落和过去的血缘部落不同,它们不仅是一种自治的政治组织,而且也是一种军事组织。见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的《五、雅典国家的产生》。——473。
  235 迪特马尔申人是指迪特马尔申的居民。迪特马尔申是德国北部的一个地区,曾是自由民的一个要塞。自由民曾长期保留公杜制度,反抗德国和丹麦封建主的征服。到14世纪,迪特马尔申的最高权力属于全体土地自由占有者大会,后来转归三个选举产生的委员会。1559年丹麦国王征服迪特马尔申,但是,公社制度和部分自治一直保持到19世纪下半叶。——473。
  236 盖玉尔人是苏格兰北部山区和西部山区的土著居民,是古代克尔特人的后裔。—473。237从这里开始为手稿笔记本的第V本,第一页上注明:“笔记本v(资本章。续)’。扉页上写着:“笔记本V.1858年1月。伦敦。(1月22日开始。)”—474。
  238 蒲鲁东关于财富的起源问题的看法,见他的《经济矛盾的体系,或贫困的哲学》1846年巴黎版第2卷第269页。
  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第2章第4节中引用并批判了这段话。——480。
  239 特里布斯(tribus)是古罗马的行政区单位。从塞尔维乌斯实施改革的时期(公元前6世纪)起,罗马的城区刘分为四个特里布斯。同时,还有几个郊区的特里布斯。每个特里布斯中凡占有土地的自由民都列入该特里布斯的户籍簿。在按地区划分为特里布斯之前,更古老的方法是按部落和氏族划分(“特里布斯”一词的原意是“部落”,每一特里布斯包括一百个氏族)。这种划分方法是原始公社制度的残余。——482。
  240 “面包和娱乐”(panes et circenses),出自尤维纳利斯《讽刺诗集》第10节第81行。马克思说的面包和娱乐时代指的是罗马奴隶翻国家的繁荣时期,那时丧失社会地位的平民被排除于生产领域之外,主要靠国家和富有的奴隶主的施舍来生活。发放钱粮和大搞竞技比赛,是公元前一世纪以来罗马官吏为防止平民闹事而采取的一种重要手段。——494、608。
  241 麦特克是在古希腊城邦定居的外来移民。他们虽有人身自由,但没有雅典公民的政治权利。他们不能参加人民大会,担任公职和占有不动产等,可以从事手工业、商业等职业,并参加祭祀庆祝活动,必须交纳特别的捐税和服兵役,但必须有全权的公民作为自己的保护人。在法庭上也只能由全权公民代为辩护,——495。
  242 住在城郊的独立的公民是指中世纪时居住在原城区界桩以外的居民,城市往往为提高防御能力而给他们以公民权。——496。
  243 奎耳夫和吉月林是中世纪德意志皇帝和罗马教皇斗争中的两个派别,奎耳夫派(按铬文发音应是韦耳夫派)是拥护教皇的派别,吉贝林派(按德文发音应是魏卜林派)是拥护施陶芬皇帝的,意大利北部各城中这两派之间的激烈斗争,在霍亨施陶芬王朝之后仍在进行,并完全失去了它原来的意义。——496。
  244 自耕农是拥有人身自由、但在地主土地上垦殖的农民。——496。
  245 隶农是古罗马大庄园中半自由的小租地农民或世袭的佃农。——496。
  246 关于亨利七世、亨利八世及其他英国国王和女王的立法的作用,见《资本论》第1卷第24章第3节。——502。
  247 亚·斯密关于土地所有者不再把产品作为使用价值挥霍掉的描述,见他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第3篇第1章。——503。
  248 principalis surnma rei creditae[借贷的本金]在希腊曾被称为àpxaîa(不加息的原始资本)。沙·迪·迪康热在他的《中世纪和近代拉丁语词典》中曾对资本这个词的语源进行了研究,见该书1842年巴黎版第2卷第139—141页。——509。
  249 “Capitales homines[首脑人物]便成了qui debent censum de capite[应交纳人头税的人]”,这句话马克思引自迪康热的《中世纪和近代拉丁语词典》第2卷第141页。迪康热在那里进一步解释说:这些人当时并不是完全地而是有条件地获得自由,他们承担劳役、提供服务或负有交纳年税的义务。——509。
  250 见亚·亨·弥勒《治国艺术原理》1809年柏林版上册第226—241页。——509。
  251 “我把我的财产的十分之一,既包括活的牲畜,也包括死的土地果实,献给神”,这句话马克恩引自迪康热的《中世纪和近代拉丁语词典》第2卷第140页,迪康热在那里举出盎格鲁撒克逊国王阿瑟尔斯坦的一段法律,作为例证,说明“Capitale vivens”(活的财产)这个词是在“活的牲畜”这一含义上使用的。——509。
  252 括号内的“不对!”是马克思后来加进手稿的,它针对的那句话是:“生产过程的持续时间在这里不外是生产产品所必需的劳动时间。”马克思在进一步写作1857—1858年手稿时(见本卷第605—606页),以及后来在写作《资本论》的过程中,放弃了这一不正确的说法,指出“资本处于生产过程中的全部时间,并不因此也必然是劳动时间”(见《资本论》第2卷第13章开头部分)。——514。
  253 利物浦和曼彻斯特之间的铁路是在1830年9月15日通车的,它是在乔·斯蒂芬斯指导下建成的第一条完全适用于机车的铁路。——528。
  254 指马克思在1844—1847年期间写的一本摘录笔记本,其中有舍尔比利埃的《富与贫》的摘录。这个摘录笔记本没有留传下来。——536。
  255 马克思对马尔萨斯这个论点的评论,见《剩余价值理论》第3册第20章第2节(b)。——543。
  256 指乔·拉姆赛《论财富的分配》1836年爱丁堡—伦敦版第55页上关于“资本是一个同劳动分离的创造价值的源泉”的观点。马克思在后面,即在本卷第549—553页上,引用了拉姆赛这本书的有关地方。——546。
  257 指施托尔希《政治经济学教程》1823年巴黎版第1卷第409—411页。那里,举了19世纪初彼得堡的商人在当地倒买倒卖糖、咖啡、大麻、铁等类商品的例子,马克思在后面,即在本手稿第VI笔记本第25页上(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2版第31卷)引用了施托尔希著作中的这些段落。——547。
  258 这一括号在马克思后来的正文中没有找到相应的下括号。据历史考证版编者推测,也许下括号应放在本节的末尾。——549。
  259 在这本手稿的第一页上,马克思注明:“笔记本VI,资本章。1858年2月于伦敦’。——554。
  260 凯里关于由于生产力提高而使利润率下降的看法,见他的《政治经济学原理,1837年费城版第1卷第6章第73—101页。—555。
  261 在《剩余价值理论》第3册第20章第1节(b)中,马克思详细地分析了麦克库洛赫通过把劳动的概念扩展到自然过程而对劳动概念进行的歪曲。——556。
  262 指马克思的《伦敦笔记》第VIII笔记本,这部分摘录笔记的中译文包含在《关于大·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和赋税原理〉》一文中。—557。
  263 布雷是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反对派,是关于“平等交换”的空想学说的倡导者,这一学说包含在他的著作《对待劳动的不公正现象及其解决办法》(1839年利兹版)中,马克思在《剩余价值理论》第3册第21章第4节中引用了布雷的最重要的见解。——559。
  264 斯密关于“工人在工资上获得的客体形式的劳动量似乎必定等于他在劳动上付出的主体形式的劳动量”的结论,见他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1835年伦敦版第104—105页。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第1分册中谈到斯密时说:“他经常把商品价值决定于商品中所包含的劳动时间这一规定,同商品价值决定于劳动价值这一规定混为一谈”(见《政治经济学批判》第1分册第1章《A.关于商品分析的历史》)。——559。
  265 李嘉图关于租地农场主和面包业主的例子,见他的《政治经济学和赋税原理》1821年伦敦版第26—27页。——561。
  266 在写完这页手稿之后过了大约一个月,马克思在1858年3月5日致恩格斯的信中,引用了计算利润的这同一个例子。这个例子出自马尔萨斯《政治经济学原理》第2版第269—270页。所引官方出版物的全名是:《工厂调查委员会。皇家委员会中央评议会的第一号报告》,根据下院决定于1833年6月28日刊印,第34页。——563。
  267 马克思计算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周转率的方法如下:计算固定资本的周转率——用它的量(10 000镑)除以折旧基金量(650镑);计算流动资本的周转率——用意外费用(1 100镑)、工资(2 600镑)和原料价值(10 000镑),即总计13 700镑,除以流动资本量(7 000镑)。——564。
  268 马克思在1858年3月5日致恩格斯的信(其中马克思引用了计算利润的这同一个例子)中指出:“很遗憾,在上述材料中没有指出工人的人数,也没有所谓的薪金和真正意义的工资之间的比例数。”在手稿的同一处马克思假定,在年支出中工资部分恰好等于16,2 600镑的其余部分为薪金。——564。
  269 凱里关于剩余劳动时间的增加会对工人有好处的看法,见他的《政治经济学原理》1837年费城版第1卷第73—80、83—92、99、337和339—340页。——581。
  270 在以前的资本有机构成条件下,16 000镑资本需要8 000工人,现在只需要1 500工人,即以前的工人同现在相比为513∶1。——583。
  271 第一个资本家如果拥有16 000镑资本,就需要8 000工人,第二个资本家则只需要1 500工人,可见,第一个资本家每需要6个工人,第二个资本家才需要1个多工人。——583。
  272 马克思对于这里引用的韦克菲尔德的这些话的评注,见《剩余价值理论》第2册第15章B.第1节和第3册第20章第5节。——584。
  273 贝利这段话引自阿,加拉廷《论美国的货币流通和银行制度》1831年费城版第68页。——586。
  274 加斯克尔关于英国大工业的发展的材料,见他的《手工业工人和机器:由于机器代替人的劳动而造成的工业人口的道德和身体状况》1836年伦敦版第11—114、293—362页。——590。
  275 拜比吉关于知识和经验的不断进步是我们的伟大力量的说法,见他的《论机器和工厂的经济》,爱·比奥译自英文第3版,1833年巴黎版第485页。——592。
  276 马克思标注的页码“26”是指他大约在1845年9月前后写的《布鲁塞尔笔记》中的一个未标明日期和号码的摘录笔记本的页码。——593。
  277 托伦斯关于用石头投击飞禽的野蛮人是资本家的断言,见他的《论财富的生产》1821年伦敦版第70—71页。——594。
  278 论资本的第一章,在《政治经济学批判》手稿中就是《资本一般》章,即马克思所设想的六册中的第1册《资本》的第1章,见马克思1858年2月22日和3月11日致拉萨尔的两封信。——598。
  279 凯里对李嘉图的叱责,见他的《过去、现在和将来》1848年费城版第74—95页。马克思在《剩余价值理论》第2册第10章A.第2节中引用了凯里的这种说法。——600。
  280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1卷第1篇第1章第4节中对费里埃作了简评,说他是重商主义的“现代复兴者”。本卷第166—167页也有对费里埃的评价。——604。
  281 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第1卷第1篇第11章曾举出一方面资本闲置不用,另一方面劳动也停止下来的例子。——605。
  282 关于古代的移民,见《纽约每日论坛报》刊载的马克思写于1853年3月4日的文章《强迫移民。——科苏特和马志尼。——流亡者问题。——英国选举中的贿赂行为。——科布顿先生》。该文还谈到古代世界衰落时期野蛮部落的大迁徙。——608。
  283 李嘉图关于用就业手段来决定工人是否属于过剩人口的观点,见他的《政治经济学和赋税原理》1821年伦敦第3版第493、495页。——611。
  284 博立叶把劳动看作娱乐和消遣的观点,见他的《经济的和协作的新世界》(《傅立叶全集》1848年巴黎第3版第6卷第245—252页)。——616。
  285 西尼耳把资本也看作一种独特的生产源泉的看法,见他的《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1836年巴黎版第309—335页。——616。
  286 蒲鲁东关于一切劳动都应当提供一个余额的公理,见他的《经济矛盾的体系,或贫困的哲学》1846年巴黎版第1卷第73页;弗·巴师夏和比·约·蒲鲁东《无息信贷。弗·巴师夏先生和蒲鲁东先生的辩论》1850年巴黎版第200页。
  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第1章第9节乙《劳动的剩余》中分析了蒲鲁东这一论点。——616。
  287 关于在共产主义制度下剩余劳动变为必要劳动这一点,马克思在《资本论》第1卷第15章第IV节中说过如下一段话:“只有消灭资本主义生产形式,才允许把工作日限制在必要劳动上。但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必要劳动将会扩大自己的范围。一方面,是因为工人的生活条件日益丰富,他们的生活需求日益增长。另一方面,是因为现在的剩余劳动的一部分将会列入必要劳动,即形成社会准备基金和社会积累基金所必要的劳动”。在《资本论》第3卷第48章第III节中也作了有关的论述。——617。
  288 马尔萨斯在《政治经济学定义》1827年伦敦版第69—70页说,麦克库洛赫认为科学的特殊本领就是把一韧都等同起来。——621。
  289 马克思这里说的“充满学究气的巨著”是指约·斯·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及其对社会哲学的某些应用》(两卷集)1848年伦敦版。——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