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 罗亦农

目前时局与我们的策略

罗亦农

(一九二七年四月六日)



说明:这是罗亦农在中共上海区委活动分子会议上的报告。本文据中共上海区委活动分子会议记录刊印。


  在现在很短时间内,要使同志明了目前紧要时局非常必要。上海工【人】阶【级】是中国革命势力最集中、最雄厚、最有经验的地方,上海工人在历史【上】做过二个很大的功绩:一为五卅反帝运动,二为上月二十一号的武装暴动之成功,都为中国革命的历史上第一个功绩。同时在世界革命的意义上尤其伟大。如果能够继续下去,中国革命运动有无新希望,中国革命一气呵成向社【会】主【义】路上走,是很有可能的。
  同时我们不要忘记,每个革命力量表现胜利的时候,反革命的势力也愈益团结反攻。
  这几天上海的工【人】阶【级】已到保持他的胜利、更进一步求得胜利或者不能保持他已有的胜利。此阶段关系全上海、全世界革命,意义非常重大,因此在工人运动及本党策略上都要一根本策略的确定。
  这个关头的来源,很显明的就是国民党新右派的向革命势力的争斗。
  此新右派的争斗,早已发生最激烈的为武汉与南昌,在战线阶级上一方面为C.P.[1]工人及革命的左派与中小资产阶级,此争斗为革命与反革命的斗争。
  蒋介石为一切右派反动派的集中点,但他在南昌时力量尚不够,所以饮泣吞声的几个月,他想把南京打下后与C.P.算帐,可是此次南京的打下为左派军派〔队〕,所以争点就移到上海。
  上海为一切反革命势力集中的所在,为反革命与革命争斗的焦点。右派人物有李济深、吴稚晖、戴季陶[2]——凡是与武汉国民政府立于反对地位的人物都集中在上海。
  此争斗形势是整个的,不是很简单的上海问题,如他们胜利,就根本影响国民政府。
  此争斗的主谋为蒋介石,蒋在江西、安庆、芜湖、杭州、宁波都有烧工会、捣毁党部的事实。
  上海虽尚未爆发此种行动,但正在酝酿中。
  现在我们看新右派的势力,第二军、第一军、第十四军、第二十六军、第六军大概是左派居多,尤其是南京、上海虽都为第一军,事实上第一师未见是左派。但左派如无积极的准备,新右派也有胜利可能,因为他们有许【多】想升官发财。
  在革命战线外,帝【国】主【义】虽未见得与新右派实行结合,但帝【国】主【义】种种行动都帮助新右派,如说汪将与蒋联合反共及工人冲入租界等谣言,都是直接、间接帮助新右派反武汉政府。还有资产阶级及银行家也都造谣挑拨说汉口要免蒋职等,他们都是助蒋而反汉,因为借此可以使蒋部下益团结而积极行动,他们又以几百万款子给蒋并包围蒋、白。又有许多土豪劣绅都起来,助蒋以保持他们的地位,如无锡、宁波……都发生此种事实。
  总之,新右派联结……一切反革命力量向总工会工人进攻。
  我们研究为何许多反工人的势力都集中在上海,因为上海为工商业最发达,反革命势力最集中的地位,因此仍为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斗争;同时帝【国】主【义】感觉得他们的最后胜负将取决于上海,所以抵抗力愈大;新右派感觉在武汉在各方面都不能胜利,所以他们也要在上海作最后的奋斗。我们要看清蒋介石完全是代表资产阶级的,所【以】革命的党部人员去见他都见不到,但所有银行家、工业家随时可以去见。
  我们还要认清这争斗是封建势力与无产阶级的争斗,如李济深、黄绍竑[3]等都是代表大地主反对农民运动的,此次出死力为蒋活动,此外如吴稚晖、戴季陶等又都【是】封建社会的人物。
  中国革命运动非常复杂,过去革命力量最大的为工人与农民,更使封建势力与资产阶级害怕。不幸一部分新右派军队与之结合,纯为意大利法西斯蒂的行动。
  蒋介石不仅代表资【产】阶【级】封建势力向我们争斗,他还联合破落伍〔户〕收买长江一带的青红帮来帮助他,如芜湖、安庆等打工会、党部都是流氓所做。蒋曾用六十万款子收买青红帮[4],这是表示蒋介石最后暴露其流氓性。
  蔡元培、李石曾[5]、吴稚晖等自命为无政府党,现也联蒋反对工人,完全为反动的小资产阶级的反动行动的表现,他们代表很多的小资产阶级的反动,我们要认识清楚。
  蒋与我们争斗的中心问题,为解除上总纠察队武装问题,他要取消上海工人在政治上的地位,此是国民党与共产党最后的决斗。李济深等都坚决表示要反对共产党,要使国民党与共产党分裂,这就是分裂革命势力,使反革命势力胜利,这是中国革命运动的根本危险,我们所提民主独裁制的政治将完全无望。
  在上面的结论,此争斗是很整个而有全社会阶级的关系,此争斗的爆发,将为军事的破裂。蒋介石等已在准备一方面压迫南京左派的军队,一方面为解除上海工人的武装。
  现在南京左派的军队在包围中,安庆的李军及无锡、苏州等处都调有蒋的军队,蒋又将调薛岳到南京,现在用许多方法笼络薛岳,薛的态度有点改变。同时上海调开薛岳,更易解决上海的工人。此外赖世璜、周凤歧的军队都来上海,昨天李宝章也已投降,李的通电中毫无革命意味,完全服从蒋介石。广东新右派也把教导师改为省防军,并派钱大钧到江西。在上海纠察队所驻的地方,他们派来五千多人四面占据民房来包围,同时对部下军队大肆煽动。在外交上,蒋对宁案及帝【国】主【义】一概不提,与帝【国】主【义】妥协。此次汪精卫一到上海,他就很聪明的发表通电,其作用:
  ―、抵抗武汉。
  二、借重于汪,更团结部下而好拉左派。
  三、在民众中可以缓和反蒋的空气。
  蒋在政治上有很多计划,几天以前想召监察委员会推翻武汉国民政府的决议案,最近又想软禁汪精卫在上海,用种种威吓手段,造谣欺骗并冀图再召集国民党中央会议,推翻武汉议决〔决议〕及排斥C.P.。
  汪精卫的态度非常之好,政治观念很稳定,与C.P.可以合作下去,甚至于到建设社会主义制度,他绝对赞同第三国际给我们的训令。
  汪来后,上海争斗比较缓和,前晚蒋已下动员令,后因汪来即收回,但蒋是没有调和余地,他的出路只有胜利与失败,毫无妥洽的可能,冲突是不可免的。
  上海除掉C.P.与新右派对抗的形势外,整个的上海民众除掉大的银行家与资产阶级外,都是反对蒋介石的。因为他们所希望的蒋介石,已不是现在的蒋介石,蒋用武力压迫市政府之成立,同时他新定一省政府名单,一个商人都没有,因此,商人都表示反对,视为新军阀。此外,许多知识阶级学生都不能满意于蒋,即上海国民党员也反对蒋介石,如不见党员及派便衣侦探到市党部威吓等。总之,蒋已入于讽〔疯〕狂态度,已脱离民众向反革命路上走。
  上海的帝国主义对蒋非常赞同,天天造谣促蒋压迫民众,天天帮助蒋介石。
  我们可以认清上海的冲突不能免的,如果上海的工人能与江、浙、武汉左派势力联合,一致把新右派势力打倒,则中国革命运动前途将大放光明,而建立革命的民主政权。我们党领导工农阶级与新右派决斗胜利,则我们党必大发展,操得很大的政权。否则,我们党我们工人力量都将大受打击,所有工会、学生会都将被打倒。现在他们已在另组市党部,另组工会。蒋对部下说上海的工会是少数流氓的组织,所以他们一旦下手,来势非常危险。
  我们的策略。我们唯有与蒋奋斗,我们有实力、有群众,只要策略应用得好,有胜利的希望。同志不应害怕,要积极活动,取得最后的胜利。
  我们的策略:
  一、以民众的力量去镇压蒋之反动。所有上海的工人,要积极准备,认定自己是主体,去领导各阶级民众起来奋斗。我们要坚决保持工人武装,在事实上我们希望暂缓爆发,区委在政治上、军事上做了许多工作,我们在目前要使民众明白上海的局面,对民众说明新右派要解除工人武装即为向一切民众进攻。在具体的工作上我们要尽力拉住商人,积极帮助工人,并对蒋威吓。余如市政府要尽量使商人参加,我们一方面要使工人与商人建筑很好的关系。学生方面要召集全上海学生代表会对蒋表示,并要提出拥护上总的武装,我们要使学生明了此争斗的意义,能做到罢课。在工会方面要努力宣传此争斗的意义,要准备罢工,如果蒋介石来缴纠察队的械,所有工人都罢工,到华界来援助缴蒋军队的械。有许多人主张上总武装暂时收藏,这是自杀的政策,我们只有向前奋斗,只要北伐军不来解除我们的武装,我们当然不去挑衅。
  我们在此时期,决难避免冲突,我们情愿不避免大的流血与牺牲,未来的历史是很光明的。
  各部委、工会负责的同志,要组织宣传队到各种民众中去宣传,尤其是要尽量与兵士谈话要做到兵士将来不受上级命令而打工人,这是很重要的工作。
  二、武装力量与新右派的争斗:
  (―)我们决定不收藏枪械,坚不缴械。
  (二)严取防守态度,无论他们怎样进攻,我们决不投降与退却。
  (三)找许多联盟武力。
  三、挑拨离间新右派的军队:
  (一)我们要使新右派的兵土受我们的宣传与联络,使其内部瓦解。
  (二)在迎汪运动中要热烈的表示,要利用蒋电在他的部下煽动,赞助蒋实行集中党权的电文。
  (三)陈汪联合宣言,已使许多造谣中伤的右派伎俩都将打破,许多怀疑的国民党的分子也可不怀疑,所有国民党党部及我们党部要发表宣言表示拥护。尤其是我们在工人、学生、妇女群众中要特别宣传我们的领袖独秀同志,都有很重大的意义。
  上面这许多工作,我们要有决心,要认清现在的争斗,是整个的社会关系,我们不能退让,我们要为主体,我们不避免冲突,但不取进攻的形势。我们在目前要尽量【做】民众的宣传与罢工、罢课、罢市等准备。
  我们希望蒋介石从市政府开刀,市政府要积极进行,要宣布各种革命的文件,要举办各种革命的工作,听凭蒋来开刀。
  至于武装冲突的形式,我们希望一爆发,各工人群众、学生群众、国民党群众马上起来罢工、罢课等运动,并使群众赶到闸北援助工人,绝对不能疏忽与弛〔迟〕缓。
  在此形势中,新右派已在秘密调査我们的机关与同志,我们要准备很多技术秘密机关,要能一爆发立刻秘密起来。在未发动前,仍要保持与群众接近的形式。
  总之,革命是我们领导的,我们要坚决认定积极负责,开始奋斗,此责任完全要我八千多同志担负起。




[1] C.P.,英文the Communist Party的缩写,意为共产党。

[2] 李济深,见本书第60页注[15]。
  吴稚晖,见本书第131页注[21]。
  戴季陶,见本书第71页注[11]。

[3] 黄绍竑(一八九五——一九六六),字季宽,广西容县人。国民党桂系军人。一九二七年时任广西省政府主席,国民革命军第七军党代表,武汉国民政府委员。

[4] 青红帮,见本书第150页注[15]。

[5] 蔡元培,见本书第179页注[20]。
  李石曾,见本书第252页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