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 刘少奇

加强基层领导,改进工作作风

(一九六二年七月十八日)



同志们:
  你们是从党中央机关和国家机关抽调出来的一批优秀干部,大部分下放到地委、县委去工作,一小部分去工厂。听组织部的同志讲,你们都是自己请求下放的,我感到很高兴。
  同志们下去的任务是什么?我想是不是有这样几项:第一,加强地委、县委和基层的领导;第二,贯彻执行中央正确的政策;第三,如实地反映情况;第四,改变地方党组织中某些不正确的作风;第五,巩固集体经济,发展农业生产。现在我就分开来讲一讲。
  第一,加强地委、县委和基层的领导。
  现在,我们的国家正处在一个困难的时期。各个地方、各项工作都有许多困难和问题,需要我们去帮助克服和解决。各地方的工作没有转变,地方的情况不好转,我们整个国家、整个党的工作是不会好转的。因此,为了克服困难,就要到各地方去,加强基层的领导。现在有情况比较好的地方,也有情况一般的地方,还有情况不好、困难大的地方。那末,你们到一些什么地方去呢?我想,同志们不是要到那个工作好的地方去,而是要到有困难的地方,甚至困难最大的地方去。正是那些地方,才需要你们去,需要我们党从中央派比较优秀的干部、比较优秀的党员去加强那个地方的领导,推动那里的工作,把困难的局面转变成为不困难的局面,把不好的局面转变成为好的局面。
  你们是去加强那里的领导,一般来讲,不是去代替那里的领导,而是要同原来的领导同志好好地合作。凡是可能合作的,凡是属于有缺点有错误但还是共产党人、还是愿意把工作搞好的,就要跟他们很好地合作。你们要主动团结他们,很好地帮助他们。如果你们跑下去,情况还不清楚就发号施令,到处指手划脚,挑毛病,这也不是,那也不是,这种态度就不正确。假如你们采取这种态度,一开始人家就可能不跟你们合作,或者开始跟你们合作,以后也可能出问题。所以,你们下去,对原来的干部要采取一种正确的态度。这对于你们能够长期在那个地方工作,跟他们一道把工作做好,是很有关系的。你们下去后,一定会发现一些当地工作中间的缺点错误。对于那些缺点错误,你们没有责任,而当地干部是有责任的。这就要做耐心的说服工作,同他们统一认识,总结经验教训。有些问题一下子讲不通也不要紧,头一次讲不通,下次再来嘛,第二次讲通那么一点,第三次再讲通一点,只要有一种正确的态度,就能逐步讲通。许多问题的最后说服,常常是在客观见了效果之后。所以,你们下去,要同原来的领导同志好好地合作,形成那里党委的集体领导。
  在党委里面,要实行民主集中制,少数服从多数,不能个人包办,不能独断专行。最近一个时期,党委集体领导有所削弱。你们下去,也要警惕这个问题。凡是重大的事情,都要跟当地干部共同商量决定。有的同志开始下去的时候比较谨慎,经过一段时间,工作见了成效,顺利了,就可能疏忽,就放肆起来。这是许多同志容易犯的毛病。如果你们留心,就好一点。尤其是在工作顺手的时候,要特别留心,注意这个问题。当然,不只是你们注意,要让大家都注意。你们到那里去,不论是做一把手,还是二把手、三把手,都要在这个问题上起作用,在党委内部真正实行民主集中制,建立党委的真正的集体领导,造成一种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局面。
  第二,贯彻执行中央正确的政策。
  中央一九六○年制定了“十二条”〔136〕,一九六一年制定了“六十条”〔147〕,今年一月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194〕以来,又决定了许多政策,例如精简机构,城市减人,清理仓库等等。七月底,中央准备再召集一次工作会议,还要决定一批政策,如农业、商业方面的政策,以及工业支持农业的政策等。当着政策没有制定的时候,我们要制定政策;当着政策已经制定了,重要的问题就在于正确地贯彻执行。你们下去,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去贯彻执行中央正确的政策。现在许多政策已经执行了,但是还有某些政策贯彻得不好。“十二条”、“六十条”决定了反对“五风”〔196〕,现在“五风”在大部分地区已经改正,但在某些地方还没有完全反掉。比如瞎指挥、特殊风、“共产风”等还有尾巴,“六十条”中有些政策也还没有贯彻。中央工作会议上决定了反对分散主义,加强集中统一。这个政策决定以后有些效果,但是在许多方面还没有认真执行。比如商业方面的层层封锁、画地为牢,现在还有。还有人认为地方企业是地方所有制,觉得那个地方的商业机关就是他的,那个地方的工厂就是他的,产品不归国家支配,利润也不上交,等等。还有些地方做生意,经商,甚而至于不只是公社、大队经商,县委、县政府也经商。这些事情是历来不许的嘛。中央所决定的这些政策,你们都学习过,如果还没有学好,再学一下。你们下去,就要贯彻执行这些政策。
  执行这些政策,要注意因地制宜,要有主动性,要有能动性,不能只是把这些政策照搬到底下去就完事了。这种主动性、能动性,不是否定中央的政策,而是为了更好地、更正确地执行中央的政策。不能因为自己执行得不好,而说中央的政策有毛病,或者说中央的政策对我这个地方的某些特殊情况没有规定。同志们,中央制定政策,要把每一个县、每一个地方的特殊情况都规定到,那是不可能的。中央的政策是一般的规定,到了各个地方,就要考虑各个地方的情况怎么样,局势怎么样,什么时候执行,经过什么过程执行,如何执行才能执行得好、执行得通。这里就需要动一番脑筋,脑子里头就要想一想。想一想,不是不执行,不是反抗,不是自己重新规定一套政策,而是使中央的政策在地方具体化,得到最好的执行。
  政策是由中央统一制定的,只有中央才有权力决定政策,你们去是执行中央的政策。这一条,在观念上要明确。当然,某些地方有特殊情况,根据这种特殊情况,可以制定某些地方政策,但是都要经过中央决定,经过中央批准。不向中央请示报告,就自己独断专行,随便制定政策,甚而至于制定的政策同中央的政策相矛盾,那是不允许的。
  有些地方之所以不执行中央的政策,或者对中央的政策消极怠工,敷敷衍衍,或者将中央的政策改头换面,其目的,就是要执行他自己的那个政策。中央派你们下去,就是要帮助各地方正确地贯彻执行中央的政策。毛泽东同志说过,党的政策是党的生命。不是执行正确的政策,就是执行错误的政策〔197〕。当然,还有一些政策是中央没有规定的,即使是中央规定的政策,也可能有某些规定得不对的地方。对于没有规定政策的,或者政策规定得不对的,各地方都可以经过研究,提出建议,请求中央规定或修改,这是完全允许的。对政策关心、负责的地方党委,就是这样做的。他们感觉某些政策规定得不好,规定得不对,或没有规定,对党的损失很大,就采取积极的态度,向中央提出建议。
  地方党委、地方政府虽然不制定政策,但是应该研究政策。如果不经过研究,不经过考虑,就是机械地执行,那也会出毛病。政策执行得好不好,完全执行或不完全执行,机械地执行或比较实事求是地执行,这中间差别很大。有些人对党的政策各取所需,只执行自己所需要的,不需要的就不执行,或者执行反了、偏了,这就会危害党的事业。所以,不要把执行政策看成是个简单的事情。制定政策固然不易,要经过调查研究,但是,重要的问题还在于执行政策。制定政策是集中起来的过程,执行政策是坚持下去的过程;制定政策是从群众中来的过程,执行政策是到群众中去的过程。执行政策就是实践,在实践中间调查研究,在实践中间认识客观世界,在实践中间发现我们的错误,在实践中间发现新的问题,制定新的政策。所以,重要的问题在于执行,在于实践。中央的政策也是实践过程的总结,是总结过去的实践。你们下去如果发现哪些地方执行中央的政策不正确,或者马马虎虎,或者执行偏了,要提出意见,要进行争论。当然争论的态度要好,方式要讲究,要注意场合,这样才能说服人家。但也不要因为注意团结,对于政策性问题、原则性问题的不同意见都不争论了,那也是不对的。
  第三,如实地反映情况。
  如实反映情况,是党政干部的三大纪律之一。最近几年有一种情况,就是作假报告,用各种方法弄虚作假。当然,这种情况不是很多。但是,把成绩夸大一点,或者把困难夸大一点,看领导上的意图讲话,你要求什么,喜欢什么,他就把那方面的情况反映给你,这种情况恐怕相当普遍,在许多地方已经成为一种不良的风气。你们下去一定要改变这种情况,改变这种不良的作风。
  对数字,对情况,要采取严肃的态度,反复核实,不要随随便便报一个数目字,随随便便确定某一种情况。上面随便要统计数字,甚而至于打了多少蚊子、多少苍蝇,也要报个数字。对上面这种不严肃的态度要抵制。数目字确实就是确实,不确实就是不确实,估计的就是估计的,统计的就是统计的,要采取严肃负责的态度。
  如实反映情况并不那么容易。如果对实际情况不那么清楚,又没有调查研究,只是道听途说,下面怎么反映,就怎么往上报,这虽说不是造假,也常常搞错。所以,情况的来源怎么样,确实不确实,调查过没有,都要认真对待,要多听一些人的话,注意听反面的意见。比如对某个数字,有些人说有那么多,有些人说没有那么多,就要采取严肃的态度去搞清情况。对已经上报了的数字和情况,如果后来发现错了,事实不是那样,要立刻加以改正。
  各地方党委向上级的报告,即使是经过大家讨论过了的集体的报告,党委几个人中间也可能有不同的看法。有不同意见的委员,可以在集体报告上面附上个人的意见。比如说我对这个报告有所怀疑,我有我的意见,就写一段放在下面。下级党委几个委员中间有某些看法不同,发生争论,向上级报告是完全正常的,不要隐瞒。此外,个人可以直接向省委、向中央反映情况,提出意见。过去有些党委是禁止这样做的,说你向上面写报告不经过党委集体讨论,这是向中央告状,向省委告状。这种风气我觉得不好,这就不生动活泼嘛。个人的意见可以不经过党委讨论。当然,也可以告诉党委,我向上级写了报告,写了信。向中央、向省委写个人的意见写不得呀?这叫没有民主嘛!我写你也写,大家写嘛。看能不能形成这种风气。你们是从中央机关去的,要向中央如实反映情况,也要鼓励其它的委员,其它的同志,向省委、向中央如实反映情况。这样,形成了习惯,就不觉得奇怪了。如实反映情况,这也是一个作风问题。
  第四,改变地方党组织中某些不正确的作风。
  现在艰苦奋斗的作风有所削弱,特殊化的风气有所发展。有些地方盖别墅,盖高标准住房,搞跳舞场。中央是不是也有呢?中央也有特殊化。省委学中央,地委就学省委,县委就学地委,公社就学县委,这样学起来,那还得了呀!现在我们改变过来好不好?从中央改起,各省委、地委、县委、公社,一律把这个风气改变过来。某些年纪大的,有病的,或者工作上有某些需要的,可以特殊一点,正式规定,照顾需要。但是某些东西就只许中央搞,不许地方搞。比如人民大会堂,就只许中央搞。各省都盖那么一个大会堂,怎么得了!某些东西只许中央有,省委都不许有,某些东西只许省委有,地委、县委不许有。你们下去要恢复艰苦奋斗的作风,改变特殊化的风气。
  我们的党是一个统一的党,我们的国家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地方党委只是党的一个部分的领导机关,不要把那个地方的党委看作是独立的。加强党的统一性,这也是一个作风问题。最近我们党和国家的统一性受到了削弱,在某些方面受到了阻碍,受到了破坏,我们必须纠正这种现象,反对分散主义。现在有些地方的市场跟全国的统一市场是矛盾的,画地为牢,别的地方的东西不许来,这是不允许的。资本主义国家都有统一的国内市场,没有统一的国内市场,资本主义就不能发展。社会主义国家怎么能够没有统一的国内市场呢?设这样多的关卡,这不是按经济的客观规律办事,这是人为地制造障碍、壁垒。资本主义国家之间不是有关税壁垒〔198〕吗?我们有些地方的做法比关税更厉害,就是不准别的地方的产品进来,或者不准自己的产品出去。这是必须纠正的。
  为了纠正这些东西,需要进行一些必要的斗争。你们去,要为改变地方党组织中某些不正确的作风和风气进行一些工作。
  第五,巩固集体经济,发展农业生产。
  现在人民公社的集体经济不够巩固,相当多的集体经济发生动摇,许多地方的农民,甚而至于干部,要求单干,要求分田到户,或者包产到户。集体经济不巩固,有内部的原因,也有外部的原因,有天灾的原因,也有过去的“五风”使农业生产受到很大破坏的原因,有国家征购粮食和其它农产品太多的原因,还有国家的价格政策不合理的原因。集体经济内部的原因,就是干部作风不好,多吃多占,不劳动,责任制、评工记分搞得不好。还有国家支持也不够。虽然过去国家花钱不少,可是用得不适当,效果不大。这都是引起集体经济不巩固的原因。你们可以去研究一下这个问题。对于这个问题,中央正在讨论,即将规定若干政策措施。你们到农村工作的、到地委和县委工作的同志,要抓巩固集体经济的问题。而且你们现在下去,就要采取措施,就要想出办法,抓紧今年的秋收分配,要使社员多得到一点好处。今年的积累要少扣留一点,国家征购也准备减少一点,尽可能使农民在集体里面多分一点。如果今年的秋收分配搞不好,农民分不到什么,那末,估计今年秋后还有一批生产队会要散。所以,这个问题带有若干紧急性质。
  一方面要巩固集体经济,另一方面又要抓紧生产。现在有一种议论,有一种意见,说集体经济不能够发展生产,把发展生产跟集体经济对立起来。这种意见,群众中间有,基层干部中间有,地、县委干部中间也有,省委干部中间也有,从高级干部到基层干部,都有这种意见。这几年,因为“五风”,国家征购太多,瞎指挥,对集体经济的信念有所丧失,农民这几年从集体经济中间没有得到好处。但是曾经有一个时期合作社是增产的。这几年减产,不能证明集体经济就不能发展生产。集体经济能发展生产,是要在一定的条件下,不是只要组织起来就能发展生产。干部多占、不劳动,责任制又实行得不好,国家支持得不够,征购太多,在这样的条件下,集体经济的确不能发展生产。
  把中国五亿多农民引导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轨道上面来,这个工作是一项头等重要的、光荣的工作。有什么工作比这个工作更大、更重要呢?在全世界,至少在今天,恐怕这也是一个头等重要的任务,因为其它国家没有这样一个五亿多农民的问题。毛泽东同志讲过,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199〕。教育农民干什么呢?教育农民干社会主义,干共产主义,这是一个很困难的任务。中国农民这样多,如果五亿多农民不搞社会主义,我们这个社会主义国家能巩固吗?
  发展农业,使农业过关,使粮食过关,只能是大农业。历史经验证明,大农业才能发展农业生产,才能使农业过关。不是资本主义的大农业,就是社会主义的大农业。现在美国的农业已经过关了,它是大农业,是资本主义的大农业。最近法国也在重视搞农业,大量地投资,听说也搞好了。小农经济是不能使农业过关的。无论是资本主义也好,社会主义也好,小农经济不能更大地发展农业。虽然苏联的农业现在还没有过关,但是它是大农业。有美国的经验,有苏联的经验,现在还要创造我们中国的经验。我们不能照抄美国,也不能照抄苏联,我们有我们中国的特殊情况。要使中国的农业过关,使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而且能够发展生产,就要创造中国的经验。这是一个长期的、头等重要的工作,值得我们共产党花很大的力量,值得我们国家花很大的力量,来做这件事。毛泽东同志提出以农业为基础,农、轻、重的次序〔145〕,就是感到这个任务的重大。中央最近准备讨论这个问题,讨论国家支持农业的问题。派你们下去,到农村去,就是为了解决这个任务。
  怎样巩固集体经济呢?
  一是调整集体内部的关系。现在集体内部扣留太多,干部太多,干部工分补贴太多。有的干部多吃多占、命令主义,不是民主办社,不是勤俭办社,经济不公开。这些关系要加以调整。如果实行真正的民主办社,勤俭办社,经济公开,社员就会满意,就会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二是要实行按劳分配,同时对困难户要照顾好。必须实行责任制。河南新乡那个地方就是实行责任制,叫作大农活集体干,小农活分散干,组包片(一个生产小组包一片),户包块(一户包一块),超产奖励。他们不是单收单打,还是集体收,集体打场,只是到要收的时候,找个有经验的农民估计一下,这块地产量多少,超产奖励。他们说,这样就使农活质量提高了。但是,实行这种办法,农活质量还是不如农民种的自留地的质量好,也不如初级合作社时的质量好。我看实行责任制,一户包一块,或者一个组包一片,那是完全可以的。问题是如何使责任制跟产量联系起来。现在分开打场有困难,不分开打场产量就难搞准确,只能找老农估计,大家评定。如何使产量跟责任制联系起来,这是要研究的。
  三是要搞多种经营。不搞多种经营,就没有现金收入,集体经济就没有钱。
  四是国家支持。国家支持一个是征购多少的问题,一个是收购农产品的价格问题。此外,还有机械化问题。现在农业机械没有那么多,一下子又造不出来,所以,把现有的农具加以改良,比较起来是最实际的办法。
  你们到农村工作,一方面要调整各方面的关系,另一方面要搞农业的技术改造,从改良农具到机械化。只有农业技术改造见了效果,集体经济才能最后巩固起来。
  搞好中国的农村,办好集体经济,实现农业的技术改造,这是我们党的一项光荣的、伟大的任务。要使我们国家的经济好转,要使中国发展起来,实现工业化,就要抓农业。农业不发展,国家工业化没有希望。
  现在我们正处在一个困难时期,需要全党动员,严肃地、谨慎地去克服困难,来完成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任务。


*一九六二年五月中共中央工作会议后,中央书记处决定从中央直属机关和国家机关抽调一批司局长以上干部下放到主要产粮区,加强地委、县委和基层的领导。这是刘少奇对下放干部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