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列宁 -> 《列宁全集》 -> 第7卷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纲领

1903年7—8月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
[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的这个纲领,是格·瓦·普师汉诺夫和列宁所拟定而由《火星报》编辑部提交代表大会的。——编者注]



  交换的发展在文明世界各民族之间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因此伟大的无产阶级解放运动一定会成为而且早已成为国际的运动。
  俄国社会民主党认为自己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大军中的一支队伍,它所追求的最终目的是和其他各国社会民主党人力求达到的目的相同的。
  这个最终目的是由现代资产阶级社会发展的性质和进程决定的。
  这个社会的主要特点是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为基础的商品生产,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最重要的和很大部分的生产资料和商品流通手段归一个人数不多的阶级所有,绝大多数的居民却是无产者和半无产者,他们由于自己的经济地位不得不一直出卖或定期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即受雇于资本家,并以自己的劳动为社会的上层阶级创造收入。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统治范围随着下列情况而日益扩大:技术的不断改进提高大企业的经济作用,同时使独立的小生产者受到排挤,一部分变成无产者,其余部分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日益缩小,某些地方还使他们在或大或小的程度上陷入完全地、明显地、深深地依附于资本的地位。
  此外,上述的技术进步又使企业主能够在商品的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愈来愈多地使用女工和童工。另一方面,既然这种技术进步使企业主对工人的活劳动的需要相对减少,劳动力也就必然供过于求,因此雇佣劳动愈来愈依附资本,雇佣劳动受剥削的程度不断提高。
  各资产阶级国家内部的这种状况和它们在世界市场上日趋尖锐的相互竞争,使产量不断增加的商品愈来愈难找到销路。在相当尖锐的工业危机(接着危机而来的是相当长的工业停滞时期)中表现出来的生产过剩,是资产阶级社会中生产力发展的必然后果。危机和工业停滞时期又使小生产者更加陷于破产,使雇佣劳动更加依附资本,并更加迅速地引起工人阶级状况的相对恶化,而且有时是绝对恶化。
  这样一来,意味着劳动生产率提高和社会财富增长的技术改进,在资产阶级社会却使社会不平等加剧,使有产者和无产者贫富更加悬殊,使愈来愈多的劳动群众的生活更无保障,失业和各种苦难加剧。
  但是,随着资产阶级社会所固有的这一切矛盾的增长和发展,被剥削劳动群众对现状的不满也在增长,无产者的人数在增加,他们的团结在增强,他们同剥削者的斗争日益尖锐。同时,技术改进既使生产资料和流通手段集中起来,使资本主义企业中的劳动过程社会化,于是日益迅速地造成以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代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即进行社会革命的物质条件,这种革命是无产阶级阶级运动的自觉体现者国际社会民主党的全部活动的最终目的。
  无产阶级的社会革命以生产资料和流通手段的公有制代替私有制,有计划地组织社会生产过程来保证社会全体成员的福利和全面发展,将消灭社会的阶级划分,从而解放全体被压迫的人类,因为它将消灭社会上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一切形式的剥削。
  这个社会革命的必要条件就是无产阶级专政,即由无产阶级夺取可以用来镇压剥削者的一切反抗的政权。
  国际社会民主党以使无产阶级能够完成其伟大历史使命为己任,把无产阶级组织成一个同一切资产阶级政党相对立的独立的政党,领导无产阶级各种形式的阶级斗争,向无产阶级揭示剥削者的利益同被剥削者的利益之间的不可调和的对立,并向他们阐明行将到来的社会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必要条件。同时,国际社会民主党还向其余一切被剥削劳动群众指出,他们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处境是毫无希望的,必须进行社会革命才能摆脱资本的压迫。工人阶级政党,即社会民主党,号召一切被剥削劳动者阶层参加自己的队伍,因为他们正在站到无产阶级的立场上来。
  在整个文明世界占统治地位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给各国社会民主党人确定了共同的最终目的,但他们在走向这一目的的道路上,必须给自己提出不同的最近任务,因为这种生产方式的发展程度不是到处都一样,它在各国发展的社会政治环境也各不相同。
  在资本主义已经成为占统治地位的生产方式的俄国,还保存着以地主、国家或国家元首奴役劳动群众为基础的资本主义以前的旧制度的许多残余。这些残余极严重地阻碍着经济的进步,使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不能全面发展,使国家和有产阶级对千百万农民的各种最野蛮的剥削保存下来并日益加重,使全体人民处于愚昧无知、毫无权利的境地。
  所有这些残余中的最大残余,所有这一切野蛮行为的最强有力的支柱就是沙皇专制制度。沙皇专制制度就其本性来说是和任何社会运动敌对的,它不能不是反对无产阶级一切解放要求的最凶恶的敌人。
  因此,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最近的政治任务是推翻沙皇专制制度,代之以民主共和国,共和国的宪法应保证:
  1.建立人民专制,即国家的最高权力全部集中在立法会议手里,立法会议由人民代表组成,它是单一的议院。
  2.无论选举立法会议还是选举各级地方自治机关,凡年满20岁的男女公民都有普遍、平等和直接的选举权;选举时采取无记名投票;每个选民都有权被选入各级代表机构;议会每届任期两年;人民代表领取薪金。
  3.实行广泛的地方自治;在生活习俗和居民成分特殊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4.人身和住宅不受侵犯。
  5.信仰、言论、出版、集会、罢工和结社的自由不受限制。
  6.有迁徙和从业的自由。
  7.废除等级制,全体公民不分性别、宗教信仰、种族和民族一律平等。
  8.居民有权受到用本民族语言进行的教育,国家和各级自治机关应拨款开办这类学校,以保证这种权利的实现;每个公民都有在各种会议上讲本民族语言的权利;在一切地方的社会团体和国家机关中,本民族语言和国语地位平等。
  9.国内各民族都有自决权。
  10.人人都有权按照通常程序向陪审法庭控告任何官吏。
  11.法官由人民选举产生。
  12.用普遍的人民武装代替常备军。
  13.教会同国家分离,学校同教会分离。
  14.对未满16岁的男女儿童一律实行免费的义务的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由国家供给贫苦儿童膳食、服装、教材和教具。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要求取消一切间接税,征收累进所得税和累进遗产税,认为这是使我国国家财政民主化的基本条件。
  为了保护工人阶级不致在肉体上和精神上衰退,同时为了增强他们进行解放斗争的能力,党要求:
  1.一切雇佣工人的工作日应限制为一昼夜8小时。
  2.由法律规定,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男女雇佣工人,每周连续休息时间不得少于42小时。
  3.绝对禁止加班加点。
  4.国民经济各部门禁止做夜工(晚9时至翌晨6时),由于技术原因绝对必须做夜工而又取得工人组织同意的部门除外。
  5.禁止企业主雇用学龄(未满16岁)儿童做工,少年(16—18岁)的工作时间限定为6小时。
  6.禁止在对妇女身体有害的部门使用女工;女工产前给假4周,产后给假6周,产假期间保留通常数额的工资。
  7.凡有女工的工厂和其他企业均应设立婴儿和幼儿托儿所;凡需哺乳的女工每隔3小时可以离开工作喂奶一次,每次不得少于半小时。
  8.工人在年老和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时,得享受国家保险,由国家向资本家征收特别税作为这项支出的专用基金。
  9.禁止用商品支付工资;在一切雇工合同上应规定每周用现金发工资,并在工作时间发给。
  10.禁止企业主以任何理由和为了任何目的(罚款、检验等等)克扣工资。
  11.在国民经济各部门设足够数量的工厂视察员,并把工厂视察机关监督制推广到一切使用雇佣劳动的企业,包括国营企业在内(家庭佣人的劳动也在这种监督范围之内);在使用女工的部门设女视察员;由工人选出并由国家支付薪金的代表参加监督工厂法的执行,监督工资标准的制定及原料和产品的验收。
  12.地方自治机关在工人代表的参与下共同监督企业主拨给工人的住宅的卫生状况,以及监督这些住宅的内部规章和租用条件,使雇佣工人作为私人和公民的生活和行动不受企业主的干涉。
  13.在一切使用雇佣劳动的企业内建立正规的卫生监督,一切医疗卫生组织完全独立,不受企业主管辖;工人享受免费医疗,医疗费由企业主负担,病假期间发给生活费。
  14.规定雇主破坏劳动保护法应负刑事责任。
  15.在国民经济各部门设立职业法庭,由对等的工人代表和企业主代表组成。
  16.责成地方自治机关在各生产部门设立雇用本地和外来工人的介绍所(劳动介绍所),由工人组织派代表参加管理。
  为了肃清沉重地直接压在农民身上的农奴制残余,为了使农村阶级斗争自由发展,党首先要求:
  1.取消赎金、代役租以及目前农民这个纳税等级所承担的一切义务。
  2.废除一切限制农民支配自己土地的法律。
  3.用赎金和代役租方式从农民那里勒索的钱应归还农民;为此没收寺院和教会的财产,也没收皇族的、皇室的以及沙皇近支的田产,同时对享有赎金贷款的贵族土地占有者的土地课以特别税;把这样获得的款项作为村团的文化和慈善事业的特别国民基金。
  4.设立农民委员会,以便:(一)把废除农奴制时从农民那里割去的和成为地主盘剥工具的那些土地归还村团(用剥夺的办法,或者——在土地已经转手的情况下——以由国家用贵族大地产赎买的办法);(二)将高加索由暂时义务农、希赞和其他农民使用的土地转归他们本人所有;(三)消灭在乌拉尔、阿尔泰、西部边疆区和国内其他地区保留下来的农奴制关系残余。
  5.授权法庭降低过高的地租和宣布盘剥性契约无效。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力求达到自己最近的目的,支持任何反对俄国现存社会政治制度的反政府运动和革命运动,同时坚决屏弃所有那些会使警察-官吏对劳动阶级的监护稍微扩大或巩固的改良方案。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自己坚信,只有推翻专制制度并召开由全民自由选举的立宪会议,才能完全、彻底、可靠地实现上述各种政治改革和社会改革。


  译自《苏联共产党代表大会、代表会议和中央全会决议汇编》1983年俄文版第1卷第59—65页